指老年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等症状
主要由结肠肛门疾病、肠外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社会与精神心理等因素引起
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定义
老年便秘是指老年人出现排便次数减少,同时伴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硬等症状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等症状。
分类
依据老年便秘的病因,可分为器质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和药物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是指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由胃肠道动力功能降低及直肠肛管运动不协调所致的便秘。
药物性便秘:是指由服用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便秘。
发病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我国老年人有便秘症状者高达15%~20%,且女性多于男性。
致病原因
结肠肛门疾病、肠外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社会与精神心理因素、药物等因素皆可造成老年便秘。一般老年便秘常见原因如下。
结直肠肛门疾病
如
炎症性肠病、
结肠癌及其转移所致肠狭窄、直肠内折叠、会阴下降、
直肠前突、
肛裂、痔、
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均可引起便秘。
肠外疾病
如脑梗死、脑萎缩、截瘫、抑郁症、厌食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
铅中毒、维生素 B1 缺乏、
子宫内膜异位症、前列腺等疾病均会引起便秘。
不良生活习惯
老年人喜欢吃低渣精细的食物,或饮食结构不均衡,粗纤维摄入较少,使粪便在肠内运动减慢而致便秘。
另外部分老年人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排便反射抑制而导致便秘。
此外还有部分老年人由于某些原因,活动量减少,尤其是久坐、卧床的患者,因缺少运动刺激,粪便排出困难,导致便秘。
社会与精神心理因素
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引起肠道蠕动减慢,出现便秘。
生活规律改变,如外出旅游、住院、突发事件影响,都可导致排便规律改变。
长期滥用药物
如长期滥用泻药(
大黄、
番泻叶),镇痛药(吗啡、布洛芬),抗胆碱类药(
苯海拉明),利尿剂(呋噻米),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等药物,会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导致便秘。
主要症状
排便次数减少
这是老年便秘最典型的症状。
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困难
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排便费力等,如排便一次有时会超过30分钟,且伴有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等症状。
腹胀、食欲减退
长时间的便秘,粪便积聚在肠道会出现腹胀,以致患者食欲减退,看见油腻食物出现恶心等现象。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并发症
肛裂
老年便秘排便费时费力,直肠颈压力增高,诱发或加重肛周疾病,如引起
肛裂等。
患者可表现出肛周疼痛、出血等症状。
痔疮
长期便秘且排便时间长,久蹲久坐使腹压升高,直肠静脉回流障碍,引起或加重痔疮。
患者可表现出排便出血、疼痛、肛门脱垂等症状。
肠梗阻
老年便秘患者粪便长时间滞留在结直肠,堵塞肠腔导致
肠梗阻。
患者可表现出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患者若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可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肛肠科
若患者排便费力,排便时有疼痛、便血等症状时,可前往肛肠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建议穿着宽松易脱衣物,方便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几天排一次大便,排便是否费力、困难?
大便是否干硬?
有没有腹痛、腹胀?
排便时有没有出血,什么颜色?
上述症状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上述症状多久了?
病史清单
有没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是否长期存在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是否长期坐轮椅或卧床?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CT。
其他检查:结肠运输检测、直肠肛门测压、球囊排出试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吗啡、布洛芬。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脑梗死、脑萎缩、截瘫、抑郁症、厌食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慢性病。
长期使用泻药、镇痛药、抗胆碱药、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药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如大便质硬干结、羊粪状,可辅助判断便秘。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CT
腹部X线钡剂造影检查若出现造影剂排空延迟,存在便秘可能。
造影检查或CT检查出现结肠扩张、乙状结肠冗长和肠腔狭窄等病变,提示可能是肠道病变引起的便秘。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观察肠道黏膜,以判断是否由肠道息肉、肿瘤、痔疮导致的便秘。
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按医生要求进行肠道准备。
其他检查
结肠运输检测
可以客观显示患者粪便在结肠内的运输时间。
目前主要有三种检测手段:不透射线的标记物试验、闪烁法结肠运输试验和移动胶囊测压法。
直肠肛门测压
测定肛门括约肌在松弛和收缩时的压力情况来评估直肠敏感性、直肠-肛门的舒张/收缩的应力。
球囊排出试验
此试验用于评估个体将人造大便排出体外的能力。
大部分正常人群均可在1分钟内排出水囊,便秘患者不能在1分钟内排出水囊。
鉴别诊断
肠梗阻
相似点:都有排便次数减少、腹胀等症状。
不同点:
肠梗阻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且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等症状。肠梗阻患者X线检查可见
气液平面。
老年便秘一般表现为排便减少、排便困难等症状,腹痛不明显。老年便秘患者
血常规检查正常。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胃肠排空延迟等。
治疗目的:缓解便秘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功能。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便秘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积极参加运动,如散步、走路、打太极等,以加强胃肠蠕动功能。
对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等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勤翻身,并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建议每次排便时间<10分钟。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火龙果、香蕉、苹果等。
每天建议喝水1.5~2升。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容积性泻药
适用于粪便干结的老年便秘患者。
通过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以及增大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易排出。
治疗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粪便嵌塞、
肠梗阻的患者谨慎使用。
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咽喉干燥、视力模糊、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
渗透性泻药
适用于老年便秘并存在慢性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人群。
通过增加肠道水分,使粪便含水量增加、体积增加,易于排出,同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粪便排出。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眩晕等不良反应。
润滑性药物
适合于年老体弱并存在高血压、
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便秘患者。
通过软化大便和润滑肠壁,促进粪便排出。
注意有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口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维生素吸收障碍等不良反应。
促动力药
促进结肠蠕动,增加肠道动力,促进结肠传输。
常用药物有普鲁卡必利、莫沙必利等。
促动力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腹痛、恶心和头痛等。
生物反馈疗法
适用于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老年便秘患者。
使病人直观地感知排便时盆底肌的功能状态,锻炼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增加腹内压,以促进粪便的排出。
急性期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医生的患者、以及训练中头晕、恶心、血压升高等症状的患者禁用。
中医药治疗
按照证候,中医将老年人慢性便秘分为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及津亏血少证等证型。
中药(包括中成药制剂和汤剂)、针灸和推拿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经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的
顽固性便秘患者。
目前多采用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术加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缝合术(Delorme手术)、耻骨直肠肌部分肌束切断术等。
老年人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老年便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前必须充分权衡利弊。
治愈情况
未治疗
老年便秘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若不及时进行正规治疗,易诱发或加重
肛裂、
肠梗阻等疾病,引起更加严重后果。
治疗后
老年便秘患者,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可缓解便秘症状。
危害性
⽇常⽣活
老年便秘⻓期存在排便困难、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理健康
老年便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或加重脾气暴躁、抑郁、忧虑等不良情绪,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因老年便秘患者排便困难,导致患者出现腹压、血压增高,同时心肌耗氧增加,容易引起脑出血、心肌梗死等重症,从而威胁患者生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不可突然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食物。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粗纤维食物,如红薯、芹菜、黑面包、燕麦片、菠菜、火龙果、香蕉、苹果等,促进肠蠕动排便。
同时老年人口腔咀嚼功能减退,可烹调制作成细软可口的食物进行食用,以促进消化。
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1700ml为宜,每次50~10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生活管理
合理运动,保证每天运动量,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
避免久坐,对卧床患者,即便是坐起、站立或能在床边走动,对排便都是有益的。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心理支持
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便秘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便秘是可防可治的,良好的心理状态、睡眠及饮食习惯有助于缓解便秘。
病情监测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若治疗期间,发现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大便带血、腹痛腹胀等症状未得到缓解,需及时就医。
预防
对于某些存在肠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平时需要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均衡营养等。
避免使用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
加强锻炼,保证每日有一定的运动量,比如进行慢走、太极等运动,促进肠胃蠕动。
多食用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麦麸、燕麦、蔬菜、玉米等。
普通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