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肾炎

更多功能

狼疮肾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脏损害
表现为间断发热、颧部红斑、盘状红斑、血尿、蛋白尿、水肿等
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致
主要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
定义
狼疮肾炎,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出现肾功能异常等肾脏损伤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存在多系统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分型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轻型:只有发热、皮疹、关节炎、雷诺现象、少量浆膜腔积液,无明显系统性损害。
重型:同时伴有1个或数个脏器受累。
狼疮危象:指急性危及生命的重症狼疮肾炎。
按病理表现分型
狼疮肾炎病理表现多样,2003年国际肾脏病协会及肾脏病理学会工作组明确了狼疮肾炎的病理分型,具体如下。
Ⅰ型(轻微系膜性狼疮肾炎)
光镜下肾小球正常,但免疫荧光和(或)电镜可见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
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预后较好。
Ⅱ型(系膜增生性狼疮肾炎)
光镜下可见单纯系膜细胞不同程度增生或伴有系膜基质增多,伴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少量上皮下或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可见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或均有。
预后尚可。
Ⅲ型(局灶性增生性狼疮肾炎)
<50%肾小球中呈节段性分布的毛细血管内和毛细血管外细胞性增生和炎症。
常见血尿和蛋白尿。有时可见高血压、肾病综合征、血清肌酐升高。
预后不确定。
Ⅳ型(弥漫性狼疮肾炎)
呈弥漫性(受累肾小球≥50%)、节段性或球性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膜增生和中重度系膜增生,或呈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的弥漫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有系膜病变。
常见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血清肌酐升高。
Ⅴ型(膜性狼疮肾炎)
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可见弥漫性或节段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病变。
常见肾病综合征;有时镜下血尿或高血压;血清肌酐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预后较差。
Ⅵ型(严重硬化型狼疮肾炎)
超过90%的肾小球呈现球性硬化,不再有活动性病变。尿沉渣较轻,终末期肾疾病或血清肌酐缓慢升高。
预后差。
发病情况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好发于20~40岁的育龄期女性。
狼疮肾炎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50%以上。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肾活检发现肾受累的概率几乎为100%,临床上有肾损害表现者占45%~85%。
狼疮肾炎是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