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直肠炎

更多功能

溃疡性直肠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血便、脓血便或者鲜血便等症状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因素、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症状较轻和急症者多需药物治疗,严重者可手术治疗
定义
溃疡性直肠炎是发生在直肠部位的一类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一种特殊类型。
溃疡性直肠炎主要是直肠部位黏膜完整性受到破坏,出现糜烂、溃疡。当局限于直肠时,称为溃疡性直肠炎。当累及结肠其他部位时,常称为溃疡性结肠炎。
分型
按临床阶段分型
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首次发作的溃疡性直肠炎。
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病情缓解后,多次出现相同或类似症状,呈“发作-缓解-发作”的一种形式,即始终处于活动期和缓解期,未完全康复。
按疾病病情分期
根据临床病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患者腹泻每天4次以下,便血无或轻,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腹泻每天在6次以上,有明显黏液血便,体温在37℃以上,脉搏在90次/分钟以上,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沉降率>30mm/h。
发病情况
我国居民的发病年龄高峰在30~39岁,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0年内多达一半的溃疡性直肠炎会向近端结肠发展甚至会进展为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