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

更多功能

克山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克山病是以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头晕、呼吸困难、咳嗽等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造成的营养性物质缺失及生物感染因素等相关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定义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心脏病。
又称地方性心肌病。该病于1935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出现一次大流行,遂因此而得名。
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急型克山病已基本消除,但是在偏远的山村地区仍旧有慢型、潜在型患者存在。
分型
急型
起病急剧,以变性坏死为主,病灶较广泛、严重,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大量断裂、凝聚和钙盐沉着,患者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
亚急型
发病较急型稍慢,主要发生在小儿,尤以2~5岁多见,变性坏死与机化、瘢痕混合存在,1~4周后,可发生全心衰竭。
慢型
又称痨型,可由急型、亚急型或潜在型转化而来,以陈旧瘢痕形成为主,新、老病变并存,伴有心肌细胞肥大。
潜在型
以心肌间散在纤维瘢痕为主,是最轻型的克山病,心功能良好。
发病情况
克山病于上世纪50~80年代处于高发的阶段,北方以急型为主,发病群体主要是青壮年,多发于冬季;南方以亚急型为主,主要是学龄儿童,夏季多发。
上世纪80年代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多集中在黑龙江至云南狭长、低硒的地带,共涉到16个省(区、市),受威胁人口1.24亿,患者多是15岁以下的儿童和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
随着发病区域的生活和居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已较为罕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