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
乙醇)是脂溶性物质,进入胃和小肠后被很快吸收,一般状况下,主要由肝内代谢、分解。酗酒者的肝脏无法在短时间内对高浓度的酒精进行分解,致使其在体内蓄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
乙酸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损害作用,可致神经细胞水肿、坏死,胶质增生。同时,酒精影响维生素B1代谢,导致患者体内维生素B1水平降低,当维生素B1缺乏时,造成
糖代谢异常,进而产生神经组织功能和异常,其次,维生素B1缺乏影响磷脂类合成,造成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脱髓鞘和轴索变性。
肝脏无法在短时间内对高浓度的酒精进行分解,致使其在体内蓄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
乙酸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损害作用,可致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等。
酒精中毒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血液
乙醇浓度为30mg/dl时,可出现轻度的欣快;在50mg/dl时出现轻度
共济失调;在100mg/dl时共济失调明显;在200mg/dl时出现意识混乱,智能活动水平降低;在300mg/dl时患者呈
木僵昏迷状态;达到1000mg/dl时呈深麻醉状态,有致死的可能。
慢性酒精中毒的神经系统损伤起病隐袭,呈逐渐加重趋势。男性多见,常有10年以上的酗酒史。临床表现为多种综合征,主要分为:①Wernicke脑病,以共济失调、精神错乱和眼动异常为主要特征;②小脑变性萎缩:以下肢及躯体
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基底加宽步态,行走不稳,动作笨拙,急转弯及突然站起困难;③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通常隐袭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肌肉无力、四肢远端末梢感觉和
运动障碍,踝反射、膝腱反射减弱;④酒精性痴呆: 慢性嗜酒者常见智能低下、行为障碍和性格改变,呈进行性加重;⑤
酒精中毒性肌病:肌肉疼痛、触痛、
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⑥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较少见。典型症状是眼球活动障碍,进而出现四肢弛缓性瘫痪;⑦戒断综合征: 慢性酒精中毒者一旦中断饮酒可在一至数日后出现戒断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多梦,甚至幻觉、
震颤、妄想等。严重者可出现定向缺损、情感激越、全身粗大震颤甚至癫痫发作。
1.血、尿酒精浓度的测定
有诊断及评估中毒程度的意义。
2.其他血液检查
包括血生化、肝功、肾功、出凝血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等。
有鉴别诊断及评估中毒程度的意义。
4.肌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主要根据饮酒史,临床表现和适当的辅助检查,如血、尿酒精浓度的测定等可以做出诊断。
1.急性酒精中毒
治疗原则基本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毒的救治相同。包括催吐、洗胃、
生命体征的维持及加强代谢等一般措施。轻度中毒无需特殊治疗,应注意保暖、侧卧。严重者可用50%
葡萄糖、
胰岛素静脉注射,同时肌注维生素B1、B6和
烟酸。近年来,阿片受体拮抗药
纳洛酮也被用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治。一般肌内注射,也可溶解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可重复使用直至患者清醒为止(及时充分地使用该药,不仅可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昏迷时间)。但高血压和
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此外,
呼吸抑制者可给予呼吸兴奋剂,血压下降者可加速补液、应用升压药,
脑水肿者应降颅压治疗。
2.戒断综合征
患者应安静休息,保证营养,给予B族维生素。
酒精性震颤多为自限性,多数病例不需用药物治疗,若震颤持续较久或较重者,可用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如
普萘洛尔。若有焦虑、失眠等脑部症状者,可给予安定剂以缓解戒断症状。戒酒性癫痫患者,可用
苯妥英(苯妥英钠)或
卡马西平,但巴比妥类药物应慎用,因可能有增加呼吸抑制的危险。有幻觉者可用
氟哌啶醇。震颤谵妄为内科急症,需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严重谵妄患者可用
氯丙嗪肌注或静脉滴注)。
3.慢性酒精中毒
治疗原则包括绝对戒酒,改善营养,补充大量B族维生素和给予神经、肌肉营养药等。
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时,应早期大量使用维生素B1;重症患者可同时给予烟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眼征迅速消失,继之
共济失调改善,但精神症状恢复缓慢。脑桥中央型髓鞘溶解症的治疗除给予大量B族维生素外,应注意维持电解质、尤其是钠平衡和足够的营养。酒精性痴呆患者,在改善营养和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的同时,可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改善脑代谢药物、钙拮抗药等。
酒精性脑萎缩患者,可给予B族维生素,脑代谢活化剂如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
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
谷氨酸、γ-氨酪酸、
吡硫醇(脑复新)、
吡拉西坦(脑复康)等,以及高压氧治疗。其他慢性酒精中毒如
酒精性弱视、酒精性小脑变性、
胼胝体进行性变性、酒精性肌病等亦以改善营养、补充维生素B1及其他B族维生素类为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