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鼓膜切开刀切开鼓膜的手术操作
可清除中耳积液和积脓,通畅引流
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高位骨壁缺损、血管瘤,严重心脏病和血液病等不宜做此手术
定义
鼓膜切开术是使用鼓膜切开刀切开鼓膜,使中耳腔内液体排出,消除中耳负压,保持中耳通畅引流,有利于炎症的消散,以及全身和局部症状的减轻。
鼓膜是一张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和劲度的内凹状、半透明薄膜,除了是阻隔外耳道和中耳的天然屏障之外,也是从外界将声音传入耳内并发挥放大效果的重要结构。
中耳为鼓膜内侧的含气空腔,主要作用是将进入外耳道的声音传递至内耳,发生中耳积液和积脓时,可现听力下降、耳鸣、
耳闷及耳痛等症状。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
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
变态反应等为其主要病因。发病时可呈现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等症状。经鼓膜穿刺治疗无效时,可选择鼓膜切开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腔内有化脓性分泌物的炎症,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如果炎症无法得到控制,可能会导致
鼓膜穿孔和听力损失等。在这种情况下,鼓膜切开术可以帮助清除中耳内的分泌物,缓解炎症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航空性中耳炎
乘坐飞机、高铁、潜水时造成中耳内外压力急剧变化,以及持续的中耳负压状态,可在中耳腔内形成大量无菌性积液,如伴随咽鼓管功能障碍而不能将液体及时排出者,经鼓膜穿刺抽液不能有效排出积液时,可通过鼓膜切开术治疗。
治疗效果
鼓膜切开术清除中耳积液和积脓的效果显著,当中耳内液体排出后,耳闷、耳鸣和听力下降等局部症状,以及部分全身不适症状多可随之缓解。炎症消退后,穿孔可迅速封闭,平整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和粘连,降低中耳炎后遗症发生的概率。
空气通过切开的鼓膜裂口进入中耳腔,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改善中耳缺氧环境,减轻咽鼓管负压抽吸状态,可缓解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和进展加重的趋势。中耳腔积液存在细菌并形成生物膜者,鼓膜穿刺术破坏细菌生物膜。
鼓膜切开术针对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相较于鼓膜置管术不占优势,当经过鼓膜穿刺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常选择鼓膜置管术,鼓膜切开术会作为鼓膜置管术的前置手术。
安全性
鼓膜切开术一般在鼓膜的中部偏前下区域进行,此范围鼓膜内侧为含气空腔,前上方是咽鼓管鼓室开口,深处通常没有大血管和面神经等重要结构,在没有解剖变异的前提下,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
有时会在鼓膜的后下范围进行鼓膜切开治疗,此区的上方有听骨链和内耳的部分结构,存在造成听骨链和内耳受损的风险,且面神经在中耳内的畸形走位常涉及此区,在术中如造成其损伤,可能引发面瘫。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在我国许多地区,此项手术被列为一级手术。
这种手术操作在我国已长期开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进行手术治疗的单次费用通常为50~200元。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包括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等。根据医院等级和性质,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此手术在一级医院的耳鼻喉科完成。
鼓膜切开术主要应用于治疗中耳炎、积液等中耳病变,以减轻耳痛、恢复听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适宜情况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充血,向外膨隆,或有乳头状突出者,提示鼓室内有脓液积聚,尚未穿破鼓膜。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虽已穿孔,但穿孔很小,引流不畅,发热和局部疼痛等症状不缓解时。
可疑有并发症,但尚无须立即行乳突切除术者。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和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治疗无效者。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球高位骨壁缺损。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活动性肝炎,重症心、脑、肾、血管及血液疾病而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相对禁忌证
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未满3个月者,通常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分泌性中耳炎,还未经过鼓膜穿刺治疗者。
有
出血性疾病或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贫血,以及持续服用抗凝药,存在术中、术后出血难以控制者,可在调整抗凝治疗和恢复凝血功能后择期手术。
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或月经期。
成人患者如选择此治疗可在门诊操作,不需要住院。
儿童患者或不能耐受表面和
局部麻醉者,宜采用
全身麻醉治疗,术前需要完善常规检查和术前准备,并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是否符合麻醉条件。留院观察及治疗,时间一般为3天。
采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者,患有哪些疾病、接受过的手术或其他治疗、体内有哪些植入物(例如心脏起搏器、假牙)等均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了解是否影响相关的检查、麻醉、手术等。
患者既往受到环境改变和精神刺激时,会发生情绪无法自控,以及出现心慌、晕厥等,需与接诊医师沟通,有可能会影响到能否立即接受治疗,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术前存在发热、哮喘发作、咳嗽和
咳痰、胸闷、心悸、腹泻、头晕、头痛等不适者,应如实告知医生。
如果对任何药物、材料、食物等过敏,需明确告知医生。
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正在口服抗凝药,务必告知医生。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血白细胞总数可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穿孔后血象渐恢复正常。
耳内镜或电耳镜检查
了解中耳积液和积脓情况。
中耳积液
发生鼓室积液时,可借助耳内镜或电耳镜观察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
琥珀色,慢性者可呈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如毛玻璃状;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
有时未充满鼓室的积液,可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此液面如弧形发丝,凹面向上,当患者头前俯、后仰时,此平面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有时尚可在鼓膜上见到气泡影,作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移位。
中耳积脓
当发生中耳积脓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呈放射状的扩张血管。以后鼓膜迅速出现弥漫性充血,标志不易辨认,鼓膜可全部向外膨出,或部分外突而如乳头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穿孔前,在隆起最明显的部位出现黄点,然后从此处发生穿孔。穿孔一般位于紧张部,开始时甚小,如针尖大,不易看清,彻底清除外耳道内分泌物后,方可见穿孔处有闪烁搏动的亮点。有时须以Siegle耳镜加压后,才能窥见鼓膜上的小穿孔。
听力检查
了解中耳积液、中耳积脓是否影响听力。
中耳积液
首选鼓气耳镜检查,观察鼓膜活动时有无液平面的变化。
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示
传导性聋。听力损失程度不一,重者可达40dB 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传声结构及两窗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可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
声导抗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
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
中耳积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生中耳积脓时,进行纯音听阈测定结果多呈传导性听力损失,听阈可达40~50dB。少数患者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
感音神经性聋。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中耳CT和磁共振检查,但不作为此手术的常规检查。主要通过中耳腔内异常征象的特点鉴别疾病类型,以及排除可能存在的潜在疾病。
如鼓室内有密度均匀一致的阴影,乳突气房中可见液气面时,多提示中耳积液。当内镜下透过鼓膜发现鼓岬表面红色肿块,中耳冠状位和水平位CT有可能会显示鼓岬处有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增生。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建议暂时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一般不甚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多不影响此手术操作,但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血液病者,宜将病情调整至风险较低后,再择期手术。
安排生活工作
手术后因鼓膜常会在短期有裂隙状穿孔,所以需要在术后一周内保持外耳道干洁,避免污水及污物入耳,且不宜进行游泳、潜水等涉水运动和工作。
治疗前护肤
术前需将外耳道内的
耵聍清除干净,以利于手术操作和满足无菌要求。
药物准备
术前通常无需特殊药物准备。
饮食准备
门诊手术者,一般选择表面和局部麻醉,手术造成的刺激较小,一般无需空腹。
全身麻醉,一般要求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
清洁备皮
此手术在外耳道内进行,如外耳道口有较多浓密毛发,术前作适当修剪。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手术前应取下耳部配饰。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保守及手术治疗情况,以及各类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和手术知情同意书。
需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者,麻醉医生会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相关信息,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鼓膜切开术通常在麻醉下完成,医生在鼓膜处切开一个小缺口,排出积液。
麻醉情况
表面和局部麻醉
术前可在鼓膜表面用浸有2%
丁卡因液的棉片或用Bonain液(含等量的
苯酚、可卡因结晶和薄荷脑晶体混合而成,近年有用丁卡因代替可卡因配成麻醉液)麻醉10~15分钟。
全身麻醉
全麻者,医生会先让患者吸入或静脉输注药物昏睡,通过口腔或者鼻腔插入气管插管,也可采用喉罩或高频通气的方式,帮助患者在手术中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治疗部位和切口位置
鼓膜切开术的治疗部位在鼓膜,操作范围可选择在鼓膜的前下或后下区域,一般会与鼓膜边缘保持2mm距离,以免损伤鼓环。
治疗过程
医生会先用蘸75%酒精的卷棉子消毒外耳道和鼓膜,再经明视下(额镜,头灯)选用适当大小的耳镜显露鼓膜后,使用鼓膜切开刀在安全区域内切开鼓膜。
切开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有脓血性液体流出,可蘸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然后用吸引器吸尽脓液,滴入抗生素激素滴耳液。中耳积液者可在鼓膜切开后直接擦净,必要时可在外耳道口短暂留置清洁棉球。
为使鼓膜切开的创口保留时间更长,治疗作用发挥时间更久,也有尝试使用CO2激光进行鼓膜切开术。
治疗感受
表面和局部麻醉
如果经过满意的
表面麻醉,手术过程中多无明显疼痛感或疼痛轻微。操作完成后,一般无明显不适。
全身麻醉
对疼痛耐受能力差、恐惧手术,以及不能满足稳定状态配合手术的患者,如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
震颤患者等,宜行
全身麻醉。这种麻醉状态下患者是没有意识的,感觉像“睡了一觉”。
全麻通常比较安全,不会影响患者智力,但可能会出现胃食管反流以及反流物误吸(误吸可能会造成窒息、
吸入性肺炎)、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
低氧血症、血压过高或过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一般出现在手术中,麻醉师会及时处理。
治疗时间
单纯鼓膜切开手术操作大约需要数分钟,手术时间可能会受到麻醉效果、术者水平,以及患者配合程度影响。
治疗后注意避免接触水源和过多噪音,定期复查,按医生建议使用药物以减轻炎症和缓解耳痛。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治疗后需要保持口鼻清洁,避免处于污浊和恶劣环境中。
应保持外耳道干洁,避免污水或污物入耳,预防及控制感染。
应经常通风换气和通过加湿改善环境湿度。
监测与检查
治疗后的1到2周左右进行复查,如通过耳镜或耳
内镜检查发现鼓室内积液后,可进行鼓膜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治疗。
饮食营养
避免食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于坚硬和粗糙的食物。
术后短期内饮食以流食为主,包括牛奶、肉汤、粥等,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戒酒。
并发症及应对
听骨链损伤
切口后端位置过高,刀尖进入过深,损伤镫骨,致镫骨脱位,甚至损伤前庭窗可引起外淋巴瘘。因此,切口后端不应高于鼓膜中央水平。
迷路炎
在鼓膜后上方操作时,插入过深者,有造成前庭窗或圆窗受损,导致迷路炎症的风险。在鼓膜前下或后下区域操作,多可避免此种并发症的出现。
损伤颈静脉球
部分人解剖变异,颈静脉球凸入下鼓室,且骨壁缺如;或小儿中耳骨壁尚未发育完全,切开鼓膜时切口过低,有可能损伤颈静脉,引起出血。如遇这种情况,需作耳道内填压,有助于止血。
恢复过程
鼓膜切开造成的鼓膜创伤,常在术后1~2周完全弥合,使用CO
2激光操作造成的
鼓膜穿孔会有所延迟,但一般不超过30天。
如操作中或术后发生感染,可能导致中耳化脓性炎症;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未被有效控制时,也可造成持续不缓解的穿孔处流脓。部分患者会遗留永久性陈旧性鼓膜穿孔,还可能继发鼓室硬化或
中耳胆脂瘤,少数会发生
感音神经性聋。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中耳积液
常在术后短期鼻腔应用羟甲唑啉、呋麻滴鼻液等鼻减充血剂,起到减轻咽鼓管黏膜水肿的作用,帮助中耳炎症消退,促进中耳积液排泄。
中耳积脓
采用上述鼻腔减充血剂滴鼻或喷雾于鼻咽部,可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有利于恢复咽鼓管功能。取出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可参照其结果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并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治疗数日,方可停药。
康复训练
可适当进行捏鼻鼓气动作,可感到术侧耳有气体溢出,有时会有积液被此行为经鼓膜穿孔处吹出中耳腔,流至外耳道。在将新生成的液体吹出同时,可防止鼓膜粘连。
复查
一般在术后1~2周左右复诊,如疾病控制、症状缓解,鼓膜切开造成的穿孔多可自行愈合,且愈合后鼓膜多较平整。穿孔长期不愈者,可作鼓膜成形术。
日常生活
饮食管理
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摄入,可选择奶类、肉类及豆制品。
避免进食辛辣、硬质及粗糙食物或饮料,如辣椒、花椒、难以咀嚼和下咽的肉类、带渣果肉及蔬菜、酒精、咖啡、浓茶等。
生活管理
避免吸入有害和刺激性的气体和烟雾。
流行病高发季节,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滞留人流稠密的公共环境。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需根据气候和环境改变调整作息和衣着,减少着凉、过热而诱发的感冒。
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声,其原因是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声会损伤内耳,导致噪声性聋。
避免长时间使用耳塞,引起听力减退,时间越长、分贝越高,损伤越大,甚至会损伤内耳,造成耳聋。
不要用尖锐器具掏耳朵,防止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耳部病变的疾病,如高血压、
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
运动管理
术后除避免耳内进水,不宜进行水上运动,不影响其他日常的运动,但宜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