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狭窄为全身性疾患,发生在大、中动脉,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导致器官、组织的供血不足,本病多发生在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颈动脉作为颅外供血血管,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是导致脑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可导致脑血管意外或卒中。
1.高血压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脂质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2.高脂血症
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危害健康。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3.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
香烟中的
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5.家族史
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其原因仍未明确,有的是严重
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
6.其他
缺少运动使体内胆固醇过剩沉积在血管内壁,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动脉粥状硬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动脉粥状硬化风险,更容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压力过大 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
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临床上依据
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
1.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1)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蒙、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
偏盲、
复视等。
(2)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3)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
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影像学特征。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
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
1.二维超声多普勒彩色血流成像
该项检查检测颈动脉因其安全、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颈动脉内腔一段或多段狭窄,常有内膜不平或腔内
血栓形成,血管壁增厚。该检查检测则趋向于过低评估,主要原因是:血管的解剖变异;
血管痉挛及血管壁广泛钙化影响超声扫描。
2.血管造影
尽管目前颈动脉造影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颈动脉造影空间分辨率高,仍被认为是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造影能正确评价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和狭窄后侧支循环情况。但是,经颅动脉造影可发生并发症如永久性神经损害。
3.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创伤检查,在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上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多。磁共振成像对于异常血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83%和100%;对侧支循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和100%;在辨别正常血管或闭塞血管方面,磁共振和常规血管造影有高度一致性。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是根据最大血流速度或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来确立的,也可判断动脉闭塞时侧支循环情况,对于通过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循环,敏感度是95%,特异度是100%。对于通过基底动脉、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循环,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和95%。
血管病高危的人群若颈动脉听诊可闻及
血管杂音,高度提示本病存在,通过血管造影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
1.一般治疗
低盐低脂饮食,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
2.药物治疗
扩张血管,解除血管
运动障碍;调节血脂。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
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
3.手术治疗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手术指征:
(1)有症状的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
(2)无症状的严重狭窄(70%~99%)或CT、磁共振证实脑梗死者;
(3)无症状的
颈动脉狭窄病人先保守治疗,并定期作无创伤检查随访,如病变进行性发展,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应行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4.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CEA通过去除粥样斑块可消除颈动脉内的异常血流及栓子来源。以预防完全性卒中。术前有卒中、心绞痛、
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年龄大于75岁等是高危因素。
PTA开始治疗颈动脉狭窄得到重视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据目前统计,PTA治疗颈动脉狭窄总的成功率为93%。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吃什么药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主要使用控制血脂药物、控制血压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等,所有药物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控制血脂药物。通过控制血脂水平,可以稳定颈动脉内硬化斑块、稳定病情,并减缓血管狭窄。常用的药物有阿洛伐他汀等。
2.控制血压药物。适用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具体确定血压控制目标值。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氢氯噻嗪、卡托普利等药物。
3.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常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预防颈动脉狭窄处形成血栓,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出现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时,需积极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药物需遵医嘱合理应用。
首先应该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始,如忌烟、限酒、保持运动、控制体重、少食油腻的事物、保持心情愉快等。对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的患者,以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为主,是预防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