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拿
基本治疗
基本治法:祛邪发表、缓解症状。
干梳头
用十指指尖从前额向上、向后梳到后发际位置。
力度适中。
重复动作35~40次。
小荷贴士
干梳头动作要领:双手指微屈,呈虎爪状,放到前额两侧发际处。以指尖着力,密切接触头皮,并向后梳头到后发际。用力深沉而持续,沉而不滞,悬而不浮,均匀一致。操作过程中手不要跳动。
扫散少阳
用十指指端面从前额两侧发际,向后横扫到头后。
力度适中,不可过重。
重复动作35~40次。
小荷贴士
扫散法动作要领:双手指微屈,呈虎爪状,放到前额两侧发际处。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屈伸,以带动腕关节摆动,让手指指端面着力于前额两侧发际,向后推擦横扫到头后。横扫过程中双手可纵向抖动,注意应沿经络循行的顺经方向操作。
按揉风池穴
用拇指罗纹面按揉风池穴。
力度稍重,使局部有酸胀感,或向头部、眼眶部放射。
操作时间为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风池穴动作要领: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风池穴,其余四指自然放在头两侧并提供助力,头微后仰。前臂主动发力,拇指在风池穴位置主动施力,同时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
按揉大椎穴
用双手中指罗纹面按揉大椎穴。
力度适中。
操作时间为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大椎穴动作要领:双手放到颈后,两个中指相叠并放到大椎穴上,其余四指自然屈伸放置,保持颈部放松。前臂主动发力,中指罗纹面着力于大椎穴,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
按揉列缺穴
用拇指罗纹面按揉列缺穴。
力度适中。
操作时间为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列缺穴动作要领:一手握住另一手手腕,拇指自然放在列缺穴的位置,两臂放松。前臂主动发力,拇指罗纹面着力于列缺穴,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
按揉合谷穴
用拇指罗纹面按揉合谷穴。
操作过程中可逐渐加大力度,注意以局部酸胀感能耐受为度。
操作时间为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合谷穴动作要领:一手拇指放在另一手合谷穴的位置,其余四指依次放在小指侧。拇指罗纹面着力于合谷穴,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
按揉外关穴
用拇指罗纹面按揉外关穴。
力度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宜。
操作时间为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外关穴动作要领:一手握住另一手的手腕上部,并将拇指放在外关穴的位置上,其余四指自然放在内关穴附近。拇指罗纹面着力于外关穴,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其余四指对抗性用力,动作轻柔和缓。
随症加减
按揉尺泽穴
属于风热犯表证,发热症状较重者,可加按揉尺泽穴。
用一手拇指按揉另一侧手臂上的尺泽穴。
力度稍重,以能忍受为度。
反复操作数次即可,无明确规定。
小荷贴士
按揉尺泽穴动作要领:保持一侧手臂放松,稍微屈肘。把另一侧手的拇指罗纹面放到尺泽穴位置,其余手指自然放在肘下并提供助力。按揉时前臂及拇指施力,使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表面并进行节律性的按压揉动,动作轻柔和缓。
搓手、脚心
风寒束表证,恶寒症状较重者,可加搓手、脚心。
反复搓手,或用手心反复搓脚心。
搓至感觉手、脚心发热,伴周身温暖感。
小荷贴士
搓手、脚心动作要领:呈盘腿坐位,以肘关节及肩关节为支点,前臂及上臂施力,使双手掌面相对用力,反复搓手(向相反方向快速搓动)。或用一侧手心反复搓脚心,动作协调连贯。可用热水浴浸泡四肢代替,以周身微微汗出为度。
按揉百会穴
头痛症状较重者,可加按揉百会、头维、太阳、印堂穴。
用中指罗纹面按揉百会穴。
力度适中。
操作时间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百会穴动作要领:头部呈自然中立位,双手中指放在百会穴位置,双手拇指扶在头两侧,余指自然屈伸或辅助用力。中指罗纹面紧贴于百会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并主动施力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
按揉头维穴
头痛症状较重者,可加按揉百会、头维、太阳、印堂穴。
用中指罗纹面按揉头维穴。
力度适中。
操作时间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头维穴动作要领:头部呈自然中立位,双手中指分别放在两侧头维穴位置,其余手指自然屈伸。中指罗纹面紧贴于头维穴,并主动施力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
按揉太阳穴
头痛症状较重者,可加按揉百会、头维、太阳、印堂穴。
用食指罗纹面轻揉两侧太阳穴。
力度不可过重,以局部感到酸胀痛为度。
操作时间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太阳穴动作要领:头部呈自然中立位,双手食指分别放在两侧太阳穴位置,其余手指自然放松。食指罗纹面紧贴于太阳穴,并主动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不可过重。
按揉印堂穴
头痛症状较重者,可加按揉百会、头维、太阳、印堂穴。
用中指罗纹面按揉印堂穴。
力度先轻后重,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头内部放射为度。
操作时间1~2分钟。
也可让双手拇指、食指聚集在印堂穴的位置上。
用手指向穴位处挤。
以皮肤发红为度。
小荷贴士
按揉印堂穴动作要领:双手中指交叠在印堂穴的位置,余指自然摆放。中指罗纹面主动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印堂穴接近眼部,揉动范围不可过大,以免手指滑入眼眶、戳伤眼球。
按揉迎香穴
鼻塞症状较重者,可加按揉迎香穴。
用中指罗纹面按揉迎香穴。
以局部产生酸痛胀感为度。
操作时间为1~2分钟。
小荷贴士
按揉迎香穴动作要领:双手中指分别放在双侧迎香穴的位置,余指自然摆放。中指罗纹面紧贴于迎香穴,并主动施力进行点按及有节律的环转揉动,动作轻柔和缓。也可用中指搓迎香穴,使局部产生热感。
揪廉泉-天突穴连线
咳嗽症状较重者,可加揪廉泉-天突穴连线。
拇指与食、中二指,快速、依次揪起廉泉穴至天突穴部位的皮肤。
注意控制力度,以能忍受为度。
重复操作数次,不必强求皮肤红紫,至局部皮肤发红时应停止。
小荷贴士
揪廉泉-天突穴连线动作要领:保持颈部中立位,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快速敏捷地将廉泉穴部位的皮肤捏住,快速揪起后放手让皮肤弹回恢复。重复揪起皮肤的动作,从廉泉穴一直揪到天突穴。指面着力,不可用指尖抠拧转动。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刮痧
背部刮痧
充分暴露颈部及背部。
操作者先定位大椎穴到肺俞穴。
再在刮痧部位均匀涂抹刮痧油。
以大椎穴为始,以肺俞穴为终。
刮拭方向:从上向下线形刮拭。
刮拭时间:刮拭10分钟或刮至出痧。
再按照上述方法从脑后风池穴刮到肩胛区,从上向下曲线形刮拭。
穴位刮痧
缓解鼻塞症状的刮痧穴位为上星、双侧迎香穴。
缓解头痛症状的刮痧穴位为印堂穴、双侧太阳穴。
在相应的穴位处涂适量的刮痧油。
每个穴位刮拭10分钟,每日1次。
小荷贴士
手持刮痧板的一面或一角,使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角,在需要刮痧的位置由上向下刮拭。
刮痧速度要适中,所用压力平稳、均匀。
保健以皮肤潮红为度。
连续治疗3天没有效果,请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艾灸
主穴
风池,风门。
配穴
风寒束表证,加大椎穴。
暑湿袭表证,加丰隆穴。
卫气同病证,加合谷穴。
操作方法
艾条悬灸。
每个穴位悬灸10分钟。
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
小荷贴士
悬灸动作要领:施灸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点燃的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厘米处,保持一定距离。
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患者逐渐适应。
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给予温白糖水(糖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对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针刺水沟、十宣、中冲、涌泉、百会、气海、关元、太冲、合谷等穴以急救。
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应用艾灸疗法。
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伤衣被。尤其对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物品。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拔罐
主穴
大椎,风门,身柱。
配穴
风寒束表证,加肺俞穴。
风热犯表证,加曲池穴。
操作方法
走罐法
请患者呈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患者充分暴露出颈背部位。
操作者在颈背部涂抹适量润滑油。
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
用闪火法在颈背部拔罐。
以背部第7颈椎至第10胸椎段为中心,向两侧肩胛部多次走罐。
至循行线上皮肤出现明显痧斑可停止操作。
起罐并将背部润滑油擦拭干净。
拔罐频率为每日1次。
留罐法
请患者呈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
操作者采用闪火法、贴棉法等,在上述穴位拔罐。
留罐时间是10~15分钟。
拔罐频率为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
小荷贴士
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留罐时间可根据罐的负压大小,及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适当调节。
拔罐时保持室内温暖避风,风寒束表证感冒者拔罐期间要注意保暖,起罐后应马上穿好衣服,或覆被助汗。
起罐时, 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
治疗的间隔时间,按局部皮肤颜色和病情变化决定。急性病治愈为止,一般慢性病以7~10 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应间隔3~5 天(或等罐斑痕迹消失)。
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水疱,不要惊慌,一般散发的微小水疱可不用处理,机体会自行吸收。若局部出现较大的水疱,或伴有糖尿病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拔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 甚至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处理方法是立即起罐,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卧位,必要时可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或掐水沟穴等。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变化,严重时按晕厥处理,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穴位贴敷
风寒束表证
治则
辛温解表。
选穴
大杼,风门,肺俞。
贴敷处方
用法
上述药物研末后密封保存备用。
贴敷时取少量药末以姜汁调和。
团成直径1厘米的药丸。
将药丸贴敷在相应穴位上,并用医用橡皮膏外用固定。
时间:每日1次,每次贴敷2~4小时。5天为1个疗程。
风热犯表证
治则
辛凉解表。
选穴
大椎,肺俞,尺泽,合谷。
贴敷处方
组成:白芥子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银花10克,
连翘10克,
牛蒡子10克。
用法
将上述药物研末后密封保存备用。
贴敷时取少量药末以姜汁调和。
团成直径1厘米的药丸。
将药丸贴敷在相应穴位上,以医用橡皮膏外用固定。
时间:每日1次,每次贴敷2~4小时。5天为1个疗程。
气虚感冒
治则
益气解表。
选穴
风门,肺俞,膏肓,气海,膻中,足三里。
贴敷处方
组成:白芥子10克,
党参20克,
桂枝10克,防风10克,
黄芪20克。
用法
将上述药物研末后密封保存备用。
贴敷时取少量药末以姜汁调和。
团成直径1厘米的药丸。
将药丸贴敷在相应穴位上,以医用橡皮膏外用固定。
时间:每日1次,每次贴敷2~4小时。5天为1个疗程。
小荷贴士
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轻度
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
皮肤红斑、水疱、疹痒现象, 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鲜、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黏滞性食物及温热发性食物(如牛羊肉、狗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不利于药物吸收。
注意室内通风,注意防暑。适当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防过敏胶布固定贴敷药物。
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食养食疗
食物选择
总则
饮食清淡,摄入足量的肉类、蛋类、鱼、蔬菜、瓜果等食物。
少吃甜食、油腻等肥甘厚味;忌食辛辣之品、酒类及浓茶。
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如樱桃、青椒、番石榴、猕猴桃、橘子等。
风寒束表证
宜食辛温解表之品,如生姜、香菜、葱白、大蒜、紫苏、豆豉等。
风热犯表证
宜食辛凉解表之品,如柿霜、苹果、甘蔗、枇杷、猕猴桃、橙子、草莓、无花果、旱芹、水芹等。
暑湿袭表证
宜食清暑解表之品,如苦瓜、粳米、薄荷叶、
白扁豆花、鲜藿香、绿豆等。
辨证施食
风寒束表证
治法:辛温解表。
三味感冒茶
原料:葱须、香菜根、白菜头各15克。
葱须:辛,平。入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解毒。
香菜根:辛,温。入脾、胃、肺经。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
白菜:甘,平。入胃经。通利肠胃,养胃和中,利小便。
制法:大葱留须,香菜留根,然后与白菜头一起洗净切碎,加水煮沸5~10分钟,去渣取汁,放至温热后饮用。
用法:代茶饮,每日1次,饮用后卧床盖被、待微汗出,避风寒。
红糖生姜大葱汤
原料:生姜10克,大葱3段,红糖15克。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葱:辛、温。入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红糖:甘,温。入肝、脾、胃经。补脾缓肝,活血散瘀。
制法:生姜去皮,大葱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再加1碗清水,用武火煮沸,加入红糖并搅拌均匀。
用法:趁热温服,每日1次,连服2~3天。
热冬果
原料:冬果梨1个,冰糖10克,花椒2克,生姜5克。
梨:甘,寒。入肺、胃、心经。化痰止咳,清热除烦,润肺生津。
冰糖:甘,平。 入脾、肺经。健脾和胃,润肺止咳。
花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
生姜:辛,温。入脾、胃、肺经。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制法
把冬果梨洗净后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
把所有食材放入水中,用武火煮开,转文火炖煮慢熬,炖至梨肉软烂时即可食用。
用法:饮汤食梨,趁热温服,每日1次。
风热犯表证
治法:辛凉解表。
蜜糖银花粥
金银花:甘,寒。入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粳米:甘,平。入脾、胃、肺经。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制法
洗净金银花,加入两碗清水,用文火煎煮,煮至剩约一碗水时去渣取汁。
再将粳米淘净、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金银花汁、蜂蜜,搅匀并共煮为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服。
菊花: 辛、甘、苦,微寒。入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甘草: 甘,平。 入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
制法
将菊花、甘草去杂质、洗净,甘草切成薄片备用。
把菊花与甘草片一同放入杯中,倒入沸水浸泡3~5分钟,放至温热后饮用。
用法:代茶饮。
暑湿袭表证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苦瓜茶
原料:鲜苦瓜1个,茶叶10克。
鲜苦瓜:苦,寒。 入肺、心、脾经。祛暑涤热,明目,解毒。
茶叶:甘、苦,微 凉。入小肠经。 除烦利尿。
制法
把苦瓜截断后去瓤,纳入茶叶,悬挂在通风处阴干。
使用时将外部冲洗净,连同茶叶切碎、混匀并泡水饮用。
用法:每次取10克,用沸水冲泡频饮,趁热温服,每日可多次服用。
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15克,粳米100克。
白扁豆:甘、淡,平。入脾、胃经。健脾,化湿,消暑。
粳米:甘,平。入脾、胃、肺经。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制法:把粳米、白扁豆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煮呈粥。
用法:每日1次。
感冒恢复期
治法:滋补强壮。
牛蒡排骨汤
原料:猪排骨500克,牛蒡子30克,胡萝卜40克,怀山药80克,生姜3克,大葱4克,食盐4克。
猪排骨:甘,平。入肺、肾、大肠经。补脾气,润肠胃,生津。
牛蒡子:辛、苦,寒。入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胡萝卜:甘、辛,平。入脾、肝、肺经。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山药:甘,平。入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制法
牛蒡子在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排骨用沸水煮去血沫,胡萝卜、怀山药切块备用。
把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砂锅,加入水(水量需没过原料),慢炖至排骨软烂,根据个人口味加调味料。
用法:每日1次,午餐时趁热食用。
黄芪大枣粥
原料:黄芪1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
黄芪:甘,微温。入脾、肺经。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大枣:甘,温。入脾、胃、心 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粳米:甘,平。入脾、胃、肺 经。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制法:将黄芪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备用;把黄芪煎煮后取药汁,药汁加入粳米、大枣一起煮粥。
用法:每日2次分服。
麦门冬肉馅酿黄瓜
原料:麦门冬粉3克,牛肉馅20克,黄瓜(净料)150克,
菱角粉3克,鸡蛋1个,芝麻油25克,毛生姜水(生姜20克、大葱10克、花椒2克,开水浸泡5分钟)20毫升,黄酒3克,面粉1.5克,食盐2克,胡椒粉0.1克。
麦门冬:甘、微苦,微 寒。入肺、胃、心经。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牛肉:甘,温。入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黄瓜:甘,凉。入肺、脾、胃经。生津止渴,清热利尿,解毒消肿。
菱角:甘,凉。入脾、胃经。益胃健脾,除烦止渴,利尿解毒。
制法
取黄瓜中段,用专用戳刀捅掉黄瓜瓤心,做成黄瓜筒。黄瓜筒放入开水锅中煮烫2分钟,捞出后浸泡在冰水中备用。
在牛肉馅中加入
麦冬粉、黄酒、芝麻油、胡椒粉、菱角粉、鸡蛋液、毛生姜水,以及食盐1.5克,搅拌均匀后备用。
把黄瓜筒从冰水中捞出,控干水分后,在筒内壁沾上干面粉,再用小勺将调好的牛肉馅填入黄瓜筒里,直到填满。
用面粉加鸡蛋调成的鸡蛋糊,封住黄瓜筒两头。然后放到热油锅里把两头的鸡蛋糊稍煎成微嘎状,取出后装盘加食盐0.5克,再放入笼内蒸20分钟。
黄瓜筒蒸熟后取出,并切成3~4段,装于深盘。
把蒸黄瓜的原汁倒入锅内,在火上烧热,用淀粉勾芡,然后淋在黄瓜上。
用法:佐餐食用。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