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祛湿止泻的中成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要成分有
黄柏。
适应证
用于湿热泻痢,
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瘘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药物联用
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用药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请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式。
黄柏胶囊能根除湿疹吗?
黄柏胶囊可以治疗湿疹,如果想要根除湿疹,还需要做好皮肤防护以及增强自身免疫力。
本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尤其是应用于治疗湿疹方面,对患者病情疗效极佳。
黄柏胶囊是纯中药制药,服用简单,经济性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对湿疹类疾病有较高疗效的药物,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禁用情况
对本品中任一成分过敏的人,禁止服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
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用药时必须有成人监管,以免出现吞咽意外。
老年人
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配伍禁忌
目前还不清楚本品和哪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如需同时使用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
本品为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剂型规格
黄柏胶囊
0.33g(相当于原药材1g)/粒。
0.35g(相当于原药材1g)/粒。
0.36g(相当于原药材1g)/粒。
0.39g(相当于原药材1g)/粒。
0.4g(相当于原药材1g)/粒。
0.42g(相当于原药材1g)/粒。
0.43g(相当于原药材1g)/粒。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用适量水送服。
用量
一次3~4g(以原药材计),一日3~4次。
药物漏用
如果漏服药物时间较短,请尽快补服,但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药时间(超过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跳过此次漏服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服药时间服药。不可一次服用两倍剂量,以免引起毒性反应。
无需补用:本应在当天8时、14时、20时分别用药,患者8时用药,14时忘记用药,18时想起忘记用药,则无需补用,于20时正常用药即可。
需要补用:本应在当天8时、14时、20时分别用药,患者8时用药,14时忘记用药,15时想起忘记用药,则需补用,再于20时用药即可。
如果不能确定服用剂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尚无关于本品过量使用的研究资料,请遵医嘱服用。
如不慎过量,应立即停药,并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与排出,同时还请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出现不适,还请及时就医。
药物停用
出现各类难以耐受的过敏反应(
皮疹、发热等)、神经系统反应(头痛、恶心)等,应当及时停药并就医。
满疗程用药后症状消失,可遵医嘱停药;或满疗程用药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不良反应
目前尚无权威资料。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药物贮存
密封保存。
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其他
本品不宜久服。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颜色,形状,味道,表面出现裂纹或斑点等)禁止使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药期间避免吸烟、饮酒。
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姜、辣椒、年糕等。
用药期间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等。
黄柏胶囊和龙胆泻肝丸一起吃的作用
黄柏胶囊和龙胆泻肝丸一起吃的作用是清肝利胆,清利湿热,具体用药请咨询医师。
黄柏胶囊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毒邪郁蒸所导致的黄疸;湿热下注(湿邪和热邪侵犯肠道、膀胱、阴部、下肢等处)所导致的痢疾;烦劳过度,或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所致的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
还可以治疗房事过度、恣情纵欲,或妄想不遂、扰动精室所导致的遗精;风湿热毒邪瘀滞肌肤所导致的疖等。本品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不宜久服。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的作用,用于治疗因湿热蕴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互相结聚)肝胆而导致的黄疸;因湿热之邪上蒙清窍、清阳不升(轻清的阳气无法向上升)而致的眩晕;湿热之邪上蒙清窍而导致的耳鸣。
本品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凡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孕妇及有胃寒者慎用。
不要擅自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石韦片和黄柏胶囊能同时吃吗
石韦片一般指复方石韦片,复方石韦片和黄柏胶囊药物组成不存在配伍禁忌,若在适应证内可以遵医嘱同时服用。
复方石韦片由石韦、萹蓄、苦参、黄芪组成,功效是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利尿通淋(改善小便淋漓不尽、小便量少不通的问题),可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湿邪和热邪侵犯肠道、膀胱、阴部、下肢等处)导致的小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等病症。
黄柏胶囊由黄柏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泻痢(感受湿热邪气引起的腹泻),黄疸,带下,热淋(小便时灼热刺痛明显,伴尿频尿急,小腹部牵引不适), 脚气,骨蒸劳热,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病症的治疗。
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但并无配伍禁忌,若有用药需求最好在中医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避免擅自服用,以免损伤身体、贻误病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