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的疾病总称
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等症状
胆囊结石是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
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
定义
胆囊炎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成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
结石性胆囊炎(calculous cholecystitis)是常见多发病,是指胆囊炎、
胆囊结石同时存在的疾病总称。
结石性胆囊炎药物治疗往往是无效的,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胆囊切除,部分可进行保胆取石。
发病情况
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的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数据,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胆囊炎的90%~95%,故可以通过胆囊炎的报道来大致推测。
国内报道成人
慢性胆囊炎患病率为0.78%~3.91%,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
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为1∶(1.07~1.6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致病原因
胆囊结石
结石可导致胆囊管反复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症反应、瘢痕形成和胆囊功能障碍。
细菌感染
正常胆汁应该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梗阻时,则可能导致肠源性细菌感染。
胆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肠道,致病菌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4%,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
其他
低纤维、高能量饮食可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利于结石形成。
某些药物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如头孢曲松、避孕药等。
体重快速减轻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能易导致胆囊结石形成。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症状者约占所有患者的70%。
随着
腹部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患者多于常规健康体格检查时发现
胆囊结石,此时既无明显症状又无阳性体征,但部分患者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
主要症状
右上腹不适
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其发作常与油腻饮食、高蛋白饮食有关。
胆绞痛
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
胆绞痛,常在饱食或油腻饮食后发作。
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如嵌顿结石因体位变动或解痉等药物解除梗阻,则绞痛即可缓解。
胆源性消化不良
患者常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
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
其他症状
胆囊炎急性发作
当出现急性发作时,表现为
急性胆囊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寒战、发热。
并发胆源性胰腺炎
当并发
胆源性胰腺炎时,可出现
急性胰腺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
急性腹痛,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以及
黄疸等症状。
Mirizzi综合征
胆石性肠梗阻
则以
肠梗阻表现为主,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合并胆囊癌
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右上腹或
上腹部包块,侵犯十二指肠时可引起肠梗阻等临床表现。
就医科室
肝胆外科
如果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且平时有高脂、蛋白饮食习惯,或者有消化不良症状时,建议尽快就诊。
消化内科
出现上述情况,也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为了方便医生检查,尽量不穿高领衣服,不佩戴项链饰品,建议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
如有体重变化,建议记录测量体重的时间和结果,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哪些症状,发作时有什么特点?
平常饮食规律吗,每天吃早餐吗?
喜欢吃油腻的还是清淡的食物?
每天大概喝多少水?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什么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功能障碍?
去其他医院检查过吗,检查结果如何?
接受过治疗吗,接受了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平时有什么特别的用药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或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肥胖。
平时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油腻饮食。
临床表现
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多数
慢性胆囊炎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少数患者体格检查可发现右上腹压痛或叩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检查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可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
常规
腹部超声检查是诊断结石性胆囊炎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以判断出胆囊的大小、胆囊壁增厚、是否有结石等。
内镜超声对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的胆囊微小结石有较高的检出率。研究报道,常规腹部超声检查阴性的
胆绞痛患者再行
内镜超声检查,52.4%可发现胆囊结石。
腹部CT检查
CT检查对
胆囊炎的诊断价值与腹部超声相似。能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但不能显示X线检查阴性的结石。
多能谱CT是一种新型CT,可提供以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脂/水基物质图和单能量图能很好地显示X线检查阴性结石并可分析其结石成分,明显优于传统CT。
磁共振成像(MRI)
MRI检查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CT检查。
鉴别诊断
非结石性胆囊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
不同点: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各种病原体(细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胆囊排空障碍和胆囊缺血等;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胆囊结石。
慢性胃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痛、腹胀等。
不同点:慢性胃炎可表现为上腹隐痛、
反酸、
嗳气等,可通过胃镜或超声检查鉴别诊断。
胆囊癌
相似点:均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不同点:
胆囊癌多为胆囊无痛性肿大,B超检查可鉴别。
治疗目的:祛除病因、缓解症状、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治疗原则: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般治疗
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与饮食及肥胖有关。
建议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量、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溶石治疗
无症状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不实施治疗,而有症状的患者如不宜手术,且经
腹部超声检查评估为胆囊功能正常、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可考虑口服溶石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
熊去氧胆酸(UDCA)。口服UDCA对胆囊功能正常的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患者有较好的溶石作用。
推荐UDCA应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具体剂量请遵医嘱。
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
对有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宜补充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类药物,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但如有结石梗阻则不宜应用。
也可应用米曲菌
胰酶片等其他消化酶类药物治疗,除外结石梗阻情况下,可结合茴三硫等利胆药物促进胆汁分泌。
缓解胆绞痛症状
抗感染治疗
结石性胆囊炎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急性发作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肠球菌是
胆囊炎的主要病原菌,需选择对这些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药,如头孢类、喹诺酮类和
甲硝唑等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用于反复发作胆绞痛及胆囊无功能,并有急性发作。
常用术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患有心脏病、心肺功能欠佳者不宜采用。
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发现胆囊炎症重、与周边组织粘连致密、解剖结构不清等,可能会转为开腹手术,确保安全。
部分患者可选择腹腔镜或内镜下保胆取石术。
结石性胆囊炎吃消炎利胆片管用吗
结石性胆囊炎吃消炎利胆片一般具有一定的作用。
消炎利胆片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祛湿,是一种中成药物。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因每个人存在个体性差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消炎利胆片不具有溶石的作用,只能对轻症的急性胆囊炎或者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起到治疗作用。
需要人们注意的是,消炎利胆片中含有苦木,不可以长期服用。另外,人们在服药后出现气喘、药疹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治疗。对药物所含成分过敏者、小儿、孕妇、哺乳期也不可以服用此药物。
结石性胆囊炎的最快的治愈方法是什么
没有结石性胆囊炎的最快的治愈方法的说法,结石性胆囊炎是指结石位于胆囊内或胆囊颈部引起的胆囊炎症。可以采用一般治疗、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炎的患者。日常应低脂饮食,同时应按时进食,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如果患者出现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应解痉止痛,比如异丙嗪、哌替啶等。同时抗感染治疗,比如常用的有阿莫西林、替加环素等。以及一些中成药,比如胆康胶囊、利胆片等。症状缓解后,可以择期手术。
2.手术治疗:如果结石比较大,比如胆结石超过2cm的患者,以及胆囊壁钙化、慢性胆囊炎等,建议采取预防性切除胆囊手术。
上述药物需遵医嘱使用,出现胆结石伴有胆囊炎时,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结石位置、大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石性胆囊炎0.9怎么治疗
结石性胆囊炎,胆结石0.9cm,没有症状无需治疗。若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呕吐等症状,需要采取一般措施调理,以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如果结石性胆囊炎,胆结石0.9cm患者没有临床表现,不需要采取治疗措施,患者定期复查即可。
对于有明显右上腹疼痛或恶心呕吐的患者需要及时禁食,可以在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葡萄糖氯化钠、脂肪乳等营养物质。
对于出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需要遵医作用头孢克肟、头孢呋辛等抗生素,以及解痉镇痛的药物,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
此外,患者胆囊炎症反复发作需要采取胆囊切除术、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部分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等手术方式治疗。
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治愈情况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可以缓解症状,部分可以完全治愈。
若不积极进行治疗,会导致病情反复,发生并发症。
危害性
结石性胆囊炎会引起腹部不适或疼痛,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饮食、休息和工作。
如果结石性胆囊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化脓性胆囊炎、弥漫性腹膜炎、胆源性性胰腺炎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低脂肪饮食:减少肥肉、动物油脂等动物性脂肪摄入。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高蛋白质饮食:选择鸡蛋、鱼肉、瘦肉、奶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低胆固醇饮食:少吃鱼籽、动物肝脏、动物肾脏、动物脑等食物。
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酸奶、山楂、糙米等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适量
纤维素。
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对胆囊的刺激,有助于维护肝功能,但注意不宜过量。
避免进食辣椒、咖喱、芥菜、大蒜、刺激性调味品等辛辣刺激食物。
忌酒及咖啡、浓茶。
规律饮食、少食多餐,平时应保证均衡的膳食,避免饮食过饱。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生活管理
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戒烟,保持心情舒畅。
规律作息,防止过劳,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运动管理
生活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如游泳、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随诊复查
结石性胆囊炎治疗需要定期复诊,并做一些检查。
按照医嘱定期复诊(药物治疗3~6个月复查,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可复查,无异常可以每年复查1次)。
如果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所加重,或者出现剧烈疼痛等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复诊时依然要携带个人疾病档案和报告单等。
复诊时可能会做胆囊B超、血脂测定等检查。
预防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胆囊炎,定期体检可以尽早发现结石性胆囊炎。
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生冷、坚硬等难消化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进食豆浆、豆腐、牛奶等容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可以通过跑步、健身、游泳等锻炼加强身体素质。
体重偏重的人需要适当控制饮食,做运动,使体重逐渐平稳下降。
定期做体检,可以关注血脂、胆囊B超等指标。认真阅读体检结果和医生建议,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