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利用自身腹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实现水分和溶质的转运与交换
目前常用的方式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一般白天交换3~4次,夜间交换1次
可以达到清除毒素、超滤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
可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中毒性疾病、其他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定义
腹膜透析是利用病人自身腹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实现血液与透析液之间水分和溶质转运与交换,以清除血液内过多的水分、代谢产物和毒素,达到净化血压、肾脏替代治疗的作用 [1-2]。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腹膜透析可用于治疗
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损伤、中毒性疾病(药物如地西泮、
阿司匹林等,毒物如有机磷、砷、汞等)、其他疾病(如
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性胰腺炎、
肝性脑病、
高胆红素血症等)的辅助治疗等。
治疗效果
腹膜透析可以达到清除毒素(包括肌酐、
尿素氮等)、超滤水分、纠正
酸中毒和
电解质紊乱(如
高钾血症等)的治疗目的。
安全性
腹膜透析可能会出现
腹膜炎、腹膜透析管功能不良、感染、疝和
腹膜透析液渗漏等并发症。
若按照医嘱严格操作,安全性相对较高,大多数并发症可通过对症治疗改善。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病情稳定的患者居家治疗,可由患者或家属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治疗难度相对较低。
治疗费用
腹膜透析治疗每天费用在90~160元左右,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治疗费用主要包括腹膜透析液费用、药物费等。
但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自付费用会有所差别。
医院科室选择
建议选择具有腹膜透析经验的肾内科就诊。
适宜情况
慢性肾衰竭
适用于几乎所有病因导致的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以下情况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
婴幼儿和儿童,腹膜透析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可避免反复血管穿刺带来的疼痛和恐惧心理。
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如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反复低血压和
顽固性高血压等。
血管条件不佳,预计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
凝血功能障碍伴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尤其如颅内出血、
胃肠道出血、颅内血管瘤等。
尚存较好的残余肾功能。
需要居家治疗,或需要白天工作、上学者以及交通不便的农村偏远地区患者。
急性肾损伤
腹膜透析也可用于治疗
急性肾损伤。因为腹透对血流不稳定的患者尤为有利,近年来急性腹膜透析的使用有增加的趋势。
中毒性疾病
对于急性药物(如地西泮、
阿司匹林、
阿米替林、
奎尼丁、
环磷酰胺等)和毒物(如有机磷、砷、汞等)中毒,尤其是有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等禁忌证或无条件进行上述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腹膜透析治疗。
其他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存在以下情况不建议行腹膜透析治疗。
腹腔感染、严重的皮肤病、腹壁广泛感染或腹部大面积烧伤无合适部位置入腹膜透析导管。
腹膜广泛粘连或纤维化。
外科难以修补的疝、脐突出、
腹裂、
膀胱外翻等会影响腹膜透析有效性或增加感染。
严重腹膜缺损。
不能自行操作且无合适助手的患者。
相对禁忌证
存在以下情况一般不宜行腹膜透析治疗,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腹腔内有新植入物者,或存在腹腔内脏外伤,或腹部大手术早期,或结肠造瘘或
粪瘘。
腹膜瘘,腹腔内液体漏到皮下组织、阴道或直肠,增加感染危险,膈肌漏则可引起呼吸困难。
有进展性肺部疾患或复发性气胸,或严重肺部病变伴肺功能不全者。
合并炎症性或
缺血性肠病者,或反复发作的憩室炎患者,因肠道微生物穿过黏膜引发腹腔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故不宜腹透。
不能耐受腹膜透析、不合作或精神障碍。
为置入腹膜透析导管,需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后需进行腹膜透析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等,通常需要住院,住院时间一般为5~10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标志物、
血气分析、脑钠肽(BNP)、
甲状旁腺激素、传染病指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等。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心脏彩超、肾脏彩超、CT。
心脏彩超用于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
肾脏彩超用于评估肾脏病变情况。
CT用于排查有无肺部及腹部疾病,评估是否存在腹膜透析禁忌证。
其他检查
治疗前准备
居家腹膜透析环境
居家腹膜透析环境有相应要求。
应选择采光好,空气流通,不临街的操作室。
操作时勿开窗户、电风扇、空调。
操作室、储藏室不宜在同一处。
换液时无人走动,不接听电话,不玩电脑,不养宠物。
安排生活工作
一般白天交换3~4次,每次留腹4~6小时;夜间交换1次,留腹10~12小时,请据此安排好治疗时间[1]。
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培训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腹透相关知识方面的简单培训(内容包括:了解尿毒症相关知识及危害、终末期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手术过程中应如何配合及心理护理 ) 。
对患者进行
生命体征的监测;活动、体位的宣教,合理地体位也可以有效避免漂管;饮食和药物等知识方面的宣教。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行腹膜透析置管或腹膜透析治疗时建议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腹膜透析治疗及腹膜透析置管的情况,以及治疗或腹膜透析置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腹膜透析置管前用药
建议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
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
口服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等)保持大便通畅或进行灌肠。
建立腹膜透析管路
腹膜透析治疗前需建立腹膜透析管路。目前常用的腹膜透析置管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置管、
经皮穿刺置管和腹腔镜置管(包括Y-Tec内窥镜置管和外科腹腔镜置管) 。
目前开放式手术置管依然是腹膜透析置管的基本方式,操作时间较短。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具有操作时间较短、手术创面较小、
手术后疼痛刺激较轻的特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逐渐增多,该技术在紧急启动腹膜透析中的价值也得到了认可。
腹腔镜技术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应用,可以在直视下置入腹膜透析管,确保透析管位置正确,具有侵入性小和视野开阔的优势,并可以减轻手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期时间和住院时间。
选择适合的腹透液
葡萄糖腹膜透析液
葡萄糖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渗透剂,浓度分为1.5%、2.5%、4.25%三种。
腹透液根据钙离子浓度分为高钙(普通钙)腹透液和低钙(生理钙)腹透液,高钙腹透液的钙离子浓度为1.75mmol/L,低钙腹透液的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
新型腹膜透析液
主要包括艾考糊精腹透液、氨基酸腹透液、碳酸氢盐腹透液。
艾考糊精
腹膜透析液与葡萄糖腹膜透析液相比,可增加腹膜超滤体积,降低液体超负荷的风险,且不增加患者血糖水平。
氨基酸腹膜透析液,主要应用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
碳酸氢盐膜透析液,适用于使用酸性腹膜透析液时有灌注痛和不适的患者。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无需进行麻醉。
治疗过程
剪去多余指甲,戴好口罩,常规六步法洗手,清洁工作台面。
将腹透液与腹膜透析导管外接导管连接,打开阀门,将腹腔内的液体引流出来。
引流完毕后关闭阀门,将新的腹透液打开,冲掉腹透管里的气体,冲洗完毕以后,夹闭引流物袋。
打开外接短管阀门,将新的腹透液灌入腹腔。
灌注完毕以后,关闭外接短管的阀门,分离腹透液袋子与外接短管。将一个新的碘伏帽封闭外接短管的螺帽。
称重引流出来的腹透液,将腹透液丢弃到废弃医疗箱中,操作完毕。
在进行接头连接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接头污染。
碘伏帽一次性使用。
治疗感受
大多数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通常可以耐受。若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
多采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剂量为每天6~10L,白天交换3~4次,每次留腹4~6小时;夜间交换1次,留腹10~12小时。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出口部位和导管隧道感染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出口部位的适当护理在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发现和及时抗生素治疗是降低
继发性腹膜炎风险的合理措施。
加强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换药的护理指导,妥善固定腹透导管,避免活动过度,活动时注意保护导管,减少过度和过多牵拉,预防牵拉出血。
监测与检查
每日监测体重、定时监测血压、记录超滤量及尿量等。
检查管路是否固定妥善,连接是否紧密。
监测腹膜透析管路出口有无渗血、红肿;腹透液引流是否通畅,颜色是否清亮,如有异常随时向医师进行反馈。
饮食营养
饮食限制
控制摄水量、限制钠、钾、磷食物的摄入。
部分尿毒症患者进入透析后尿量可能减少,故应控制水的摄入,避免水负荷过重出现水肿、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进食过多高钠的食物(如咸菜、榨菜等)可能会增加患者肾脏负担,加重水肿,引起高血压,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急性左心力衰竭等。
避免高钾食物,如部分新鲜水果(香蕉、橘子、柚子)、新鲜蔬菜(西红柿、蘑菇)、水果汁、啤酒等,高磷食物如奶制品(酸奶、奶昔、布丁)、黄豆等豆类、坚果、动物内脏等,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
高钾血症、
高磷血症,导致死亡风险增加。
饮食推荐
适量摄入高蛋白、新鲜蔬果。
透析过程会使体内的蛋白质丢失,故透析后可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1.0~1.2g/d。
并发症及应对
腹膜炎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一次严重腹膜炎发作或多次腹膜炎发作常常导致腹膜超滤能力下降,严重者可能需要拔除腹透导管,是转为长期血液透析的最常见原因。
腹膜炎时推荐腹腔内使用抗生素,根据腹透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采用连续给药(每次
腹膜透析液交换时均加药)或间歇给药(每天或每间隔若干仅在1次腹膜透析液交换时加药)的方式。
导管出口及隧道感染
常见原因包括皮下隧道太短、涤纶套外露,导管出口方向未向下,导管周围渗漏或血肿,导管经常牵拉可减慢皮肤隧道口及隧道愈合过程,污染或未注意局部卫生,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出口处使用抗生素乳膏或安尔碘,每天1~2次换药,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
感染严重时应静脉给予敏感抗生素。
经局部处理及全身用药,感染难以控制者,应考虑拔除导管或去除皮下套袖。
腹痛
发生原因有灌注或排出液体速度过快,透析管放置过深,透析液高渗或温度过低或过高,或透析液pH值偏低,腹膜炎等。
发生腹痛时应仔细寻找病因,尤其需要排除腹腔内脏病变。
导管功能障碍
隧道内导管扭曲,腹透液流入和排出障碍,需重建隧道。
导管移位,可变换体位、轻压腹部或插入导丝纠正,无效时应重新植管。
大网膜包裹,灌入腹透液后引起腹痛,且流出障碍,必要时拔去导管再植入或腹腔镜手术纠正。
纤维蛋白凝块堵塞腹透管,用
肝素或
尿激酶注入腹透管,保留20~30分钟仍不见腹透液流出,则可用金属导管丝疏通管路,去除凝块,仍无效说明管路完全堵塞,应拔管再置管。
腹胀或腹腔气体过多,可服用缓泻剂,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腹透液渗漏
由于腹膜切口过大,或荷包缝合不严密,可引起腹透液渗漏。
表现为腹壁局部、外生殖器、臀部、大腿部水肿。
发生腹透液渗漏,应暂停或小剂量腹透,无效时应手术矫正。
血性腹水
置管术中局部出血,血液渗入腹腔可出现腹水。
可局部压迫止血,经腹透液灌洗后
血性腹水可逐步转清。
如出血不止应开腹寻找出血点,彻底止血。
腹壁疝
一旦发生腹壁疝,需及时做修补术,一般待伤口愈合2~4周后再做腹透。
容量超负荷
患者水盐控制不严格、残肾功能减退、透析处方不合格、腹膜功能衰竭等原因,均可使患者水潴留加重。
治疗上在控制水钠摄入的基础上,对有残肾功能的患者尝试给予大剂量袢利尿剂如
呋塞米等。
此外,增加腹透液交换次数、缩短留腹时间及高渗透液应用,均可增加净超滤量。
糖、脂代谢紊乱
目前常用的腹透液以
葡萄糖为渗透液,腹膜透析液留腹后葡萄糖通过腹膜被人体吸收,腹透液浓度越高,葡萄糖吸收越多。
腹膜高转运患者,葡萄糖吸收较多。
长期治疗增加糖负荷,导致胰岛素分泌的增加以及
胰岛素抵抗,引起糖尿病发生发展,亦可导致脂代谢紊乱。
营养不良
主要与透析前长期低蛋白饮食、透析后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及氨基酸从腹透液丢失、透析不充分导致摄食减少、
代谢性酸中毒、腹透液留置引起饱胀感、微炎症状态以及
腹腔感染有关。
治疗上强调在充分透析基础上逐步提高患者每日热卡至2000kal以上和蛋白质80~100g,必要时补充氨基酸。此外要补充钙、水溶性维生素和活性维生素D,并限制磷的摄入。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
急性左心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心源性猝死等。
治疗方面需要纠正贫血、保持容量平衡、维持钙磷代谢平衡、纠正脂代谢紊乱和纠正炎症。
超滤衰竭
对于
超滤衰竭的治疗,可以选择暂停腹透、临时转为血液透析,部分患者腹膜功能可能得到恢复。条件允许时可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腹膜透析液。超滤衰竭纠正无效者,需转位血液透析治疗。
硬化性腹膜炎和腹膜硬化
包裹性腹膜硬化,其特征是腹膜纤维增生反应过度。
恢复过程
急性肾损伤或中毒性疾病的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后,部分患者肾功水平(如
血肌酐、
尿素氮等)可能逐渐恢复;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后,肾功能仍无法恢复。
后续治疗
治疗后检查
腹膜平衡试验
主要用于评估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一种半定量评估方法。
通常在腹膜透析开始治疗后2~4周行该项检查。
腹膜平衡试验可用来了解腹膜功能状态,制定和调整透析处方,明确溶质清除不足和超滤不足的原因。
复查
日常生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劳累、熬夜,戒烟戒酒。
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