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肾小管间质急慢性损害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综合征
常见症状有尿量异常、夜尿增多、泡沫尿、血尿、乏力、腰痛、恶心等
药物和感染是最常见原因,还包括肾毒物接触史、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定义
间质性肾炎是原发于肾间质的,以肾小管间质急、慢性损害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综合征。
因间质性肾炎中肾小管经常受累,从而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故又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分类
间质性肾炎依据发病的急、慢程度和病理改变不同,分为
急性间质性肾炎和
慢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多种病因引起,药物和感染是最常见原因。
起病急骤。
主要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和肾间质水肿。
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无受累或病变较轻。
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慢性间质性肾炎
起病隐匿,病程长。
病理表现以慢性病变为主,其中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较为突出。
通常早期肾小球和肾血管不受累或受累相对轻微,晚期病变累及肾小球,可出现
肾小球硬化及小血管壁增厚或管腔闭塞。
致病原因
间质性肾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其他病因还包括自身免疫病、感染、
肿瘤、代谢性疾病和部分
遗传性疾病等。
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
感染
免疫性
包括继发
结缔组织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坏死性血管炎和IgG4相关疾病)和移植肾急性排异病等。
特发性
介导免疫损伤的物质,包括内源性的肾小管基底膜成分等、外源性的如药物和化学成分,引起延迟性超敏反应和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损伤,导致细胞外间质增加、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减少等。
慢性间质性肾炎
原发性
药物诱发(如止痛剂、5-氨基水杨酸、非甾体抗炎药、中草药等)。
毒性物质(如锂、铅、镉、Balkan地区性肾病等)。
感染(如细菌性肾盂肾炎、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
血液疾病(如镰状细胞病、轻链病、淀粉样变等)。
继发性
原发于肾血管、肾小球的病变进一步发展至小管间质部位引起的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主要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无特异性。
慢性间质性肾炎具有进展缓慢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全身性的症状。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
AIN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无特异性,常可出现以下症状表现。
过敏症状
药物相关性AIN,可在用药后2~3周发病。常有发热、
皮疹、关节酸痛和腰背痛,但血压多正常、无水肿。
尿量异常
20%~50%病人可出现少尿或无尿,伴程度不等的
氮质血症,约1/3病人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发展为急性肾衰竭,少尿或非少尿型均可见。
尿检异常
95%病人有血尿,少数可为肉眼血尿;部分病人可有无菌性
脓尿,少数病人可见
嗜酸性粒细胞尿。蛋白尿量常为轻至中等量,一般小于2g,少数NSAIDs或
干扰素导致的AIN可伴大量蛋白尿,与肾小球微小病变有关。
肾小管功能损害
肾小管功能损害突出,常见
肾性糖尿、小分子
蛋白尿,尿β2-MG、NAG等排出增多,
尿比重及渗透压降低。可见I型肾小管酸中毒、偶见Fanconi综合征,
电解质紊乱。
慢性间质性肾炎(CIN)
CIN表现为以肾小管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缓慢隐袭进展。
前期表现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肾性糖尿病。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导致的低比重尿、
尿渗透压下降及
夜尿增多突出。此后逐渐出现蛋白尿,为肾小管性蛋白尿,蛋白尿很少超过2g/d。常可见无菌性脓尿。合并肾小管酸中毒常见。
晚期表现
晚期出现进行性肾小球功能减退,最终出现尿毒症症状。60%~90%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与肾小球功能受损程度不平行。
就医科室
肾内科
出现
尿量异常、
夜尿增多、尿中有泡沫、血尿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前往肾内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肾区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记录24h尿量,可通过记录次数来大概估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一天内排尿了多少次?尿的颜色、性状是否有改变?夜尿次数是否增多?
是否存在发热症状,近期有无感染?
是否有恶心、呕吐,周身乏力症状?
病史清单
近2~3周是否应用了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是否有放射性物质或重金属物质接触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肾脏B超、CT检查。
其他检查:肾脏病理活检。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的用药史、重金属接触史、感染史、
慢性肾盂肾炎病史、免疫系统疾病等全身疾病病史。
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导致的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但所有间质性肾炎通常都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发生血液系统损害。
出现外周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对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判断有指导意义。如出现
血红蛋白的下降,对于慢性间质性肾炎诊断有一定意义。
尿液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有无镜下血尿、蛋白尿、
白细胞尿及有无肾小管损害。
血生化
出现
血肌酐升高,血尿酸正常或轻度升高,进行性肾小球功能减退,可提示肾脏功能受损。
出现低血钾,低血钙,低血磷,
二氧化碳偏低等情况时,可提示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可协助间质性肾炎的诊断。
免疫学检查
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SA、抗SSB抗体阳性通常提示免疫系统疾病的存在,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等,可能会导致间质性肾炎。
出现血清IgG4亚型升高,多提示IgG4相关疾病。
影像学检查
肾脏B超
肾脏B超可提示肾脏病变情况,观察肾脏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急性间质性肾炎双肾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皮质回声增强,但这些表现并非急性间质性肾炎所独有,所以B超对于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并非特异性。
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脏B超检查可见双肾缩小,有助于慢性病变的诊断。
CT检查
可检查肾脏大小,对于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显示双肾缩小、肾脏轮廓不光整等表现;CT尿路造影可显示止痛剂肾病特征性的肾乳头坏死征象,均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病理活检
肾活检是诊断间质性肾炎的金标准。
急性间质性肾炎以炎性细胞浸润和肾间质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肾小球和肾脏血管多无受累或者病变很轻。
慢性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晚期肾小球为纤维组织包绕,发生硬化。
鉴别诊断
不完全梗阻性肾病
相似点:均具有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特征。
不同点:
梗阻性肾病具有
肿瘤、结石等梗阻性疾病病史,间质性肾炎除了梗阻性肾病作为诱因之外,还应从服药史、接触史、基础疾病史等方面与之鉴别。
高血压性肾损害
相似点:均具有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特征。
不同点:高血压性肾损害有高血压疾病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血压通常正常,慢性间质性肾炎后期可出现伴有肾衰竭的高血压。但高血压损害患者存在长期的高血压病史,伴有有心脏、眼底等靶器官损害有助于鉴别。
治疗目的:促进肾功能恢复,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并控制和消除病因。
治疗原则:间质性肾炎治疗上首先应积极去除致病因素,如可疑药物、感染等。与此同时,针对肾衰竭、贫血、
电解质紊乱等予以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
通过停用可疑药物、抗感染和治疗原发病的方式,去除间质性肾炎的诱因。
立即停用所有可能造成肾间质损害的药物,如不能停用,应用其他安全的药物代替。
合并感染者,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的间质性肾炎。
如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等疾病诱发的间质性肾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最大程度地改善和延缓基础疾病对肾间质的进一步损害。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免疫疾病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若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在停用敏感药物或感染控制后,肾功能若无改善,或病理提示肾间质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或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者,有必要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常用药物为泼尼松等。
建议使用4~6周后再缓慢减量。用药6周无效,提示病变已慢性化,应逐渐停用激素,不宜用药时间过长。长期使用容易继发感染、骨质疏松、
低钾血症、高血糖等。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应用糖皮质激素2周后仍无缓解迹象或
肾损伤进行性恶化、且肾活检显示并无或仅有轻度间质纤维化者。
注意若用药6周肾功能仍无改善,提示其病变可能已经慢性化,应停用,同时使用期间注意检查肝功能。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
高尿酸血症、脱发等。
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
血液净化治疗可选择持续性肾脏替代、血液透析等。
慢性间质性肾炎
控制血压。
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有血液净化治疗指征者,应行血液净化治疗,可选择持续性肾脏替代、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等,条件允许者也可行
肾移植。
治愈情况
急性间质性肾炎
大多数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预后较好,而病理损害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者,可遗留肾功能不全而造成永久性肾功能损害。
慢性间质性肾炎
彻底清除病因可延缓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停药后少数轻症患者肾功能可能相对稳定或有一定程度好转,但多数患者肾功能持续进展,直至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
肾移植。
预后因素
致病因素、病程长短、肾功能受损程度、间质炎症的严重性和纤维化情况以及治疗是否及时、适宜,均可影响疗效、恢复时间和恢复程度。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应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精瘦肉、蛋类等。
均衡营养,补充富含维生素和
纤维素的食物,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注意限制钾和钠的摄入,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增加高血钾和水钠潴留的风险。
生活管理
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依据温度增减衣物,以防感染引起间质性肾炎加重。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已达肾衰竭期则应避免过度运动。
心理支持
接受健康教育,了解间质性肾炎相关知识,避免对疾病认知错误,增强治愈信心。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有焦虑、失眠、抑郁、暴躁等情况时,需亲友及时进行开导,以免由于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病情监测
注意记录并监测24小时尿量,并观察尿颜色、性状等方面的变化。
注意日常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压。
随诊复查
间质性肾炎患者定期随诊复查,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发生。
遵医嘱定期复查,急性期患者应每月复查一次,慢性期患者可每3~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
复查时可能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G、肾脏B超等检查项目。
预防
间质性肾炎无法做到完全有效预防,但可以通过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积极纠正和治疗原发病降低疾病的发病风险。
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避免长期依赖镇痛药,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如有合并感染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