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
此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效果明确
治疗前需先行位置试验,判断患者是否为耳石症,并确定耳石症分型
定义
耳石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通过依次改变患者头位,使脱落的耳石在重力作用下移动,从异位到的半规管及壶腹嵴还纳入椭圆囊内,从而消除由此造成眩晕和眼震的方法。
结合耳石症病变累及半规管类型不同,临床常用复位方法有Epley法、Semont管石解脱法、Barbecue法、Gufoni法、Yacovino法等,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1~3]。
手法复位
后半规管耳石症
首选Epley法,其他可选Semont法等,必要时可重复或交替使用。
外半规管耳石症
水平向地性眼震(包括可转换为向地性的水平离地性眼震):可采用Barbecue法以及Gufoni法(向健侧),上述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不可转换的水平离地性眼震:可采用Gufoni法(向患侧)实施耳石解脱,转换成水平向的眼震后,再进行复位。
前半规管耳石症
可采用Yacovino法。
多半规管耳石症
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依次治疗各半规管耳石症,优先处理诱发眩晕和眼震更强烈的责任半规管,一个半规管复位成功后,其余受累半规管的复位治疗可间隔1~7天进行。
耳石复位仪
可作为一种复位治疗选择,把手法复位这些动作进行程序化,精准有效,相比而言,手法复位更加灵活,可以因人因病而异。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可以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适用于:①诊断明确但复位无效的患者;②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患者;③无法耐受手法复位的患者;④存在严重焦虑担忧的患者,用于复位治疗前,提高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最常用的针对耳石症的康复训练方法为Brandt-Daroff家庭练习法。
效果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用于治疗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治疗效果
规范手法复位治疗是公认的安全、无创、简便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迅速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眼震和旋转感。但仍有 34%~61%的患者在治疗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表现为持续的、非特异性头晕、不稳感或其他平衡障碍等症状,但不伴有
眼球震颤及眩晕。不同BPPV类型,不同复位方法治疗有效率为44%~100%。
BPPV患者的短期复发率约为20%,18个月以上的复发率可达30%~50%,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男性。≥65岁的患者与<65岁的患者相比,复发风险增加1.5倍。
安全性
严格筛选适用人群后,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这项治疗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被诱发出剧烈眩晕,治疗结束后不适感常可随之消失。也有患者复位后可出现不稳感或轻微头晕感,但均不具有导致死亡的风险。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耳石手法复位操作简单,痛苦程度和不良反应可控。这项手术已在我国长期开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进行位置试验确定是否为耳石症以及耳石症类型,费用通常在100~200元,确诊后耳石复位治疗费用在200-300元之间。根据医院等级、使用设备和所处地区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此治疗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随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二甲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院都可以开展这项治疗。
适宜情况
进行此治疗需符合耳石症诊断标准
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分钟)。
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不宜情况
不符合耳石症诊断标准,以及不能明确耳石症类型的
眩晕症。
患有严重颈椎疾病,可能在治疗中引起颈椎损伤和诱发急性症状。
未经控制的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进行时,可能因前庭神经受到刺激,激发血压骤然升高,造成原发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疑为外淋巴瘘者,常因治疗操作而增加外淋巴液外漏程度。
如婴幼儿和拒绝或不耐受复位治疗者,可选择替代治疗。
耳石复位通常无需住院,门诊即可进行治疗,经过半小时观察,如无特殊不适可自行离开。
如果曾经患有颈椎病、
心脑血管疾病、受到精神刺激会发生情绪无法自控,以及出现心慌、晕厥等不适,会增加操作过程致使基础疾病突发或加重者,务必告知医生,这些可能会影响到能否接受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等。
曾经患其他疾病、接受过手术或其他治疗、体内有哪些植入物(例如心脏起搏器、假牙)等也可以告知医生,以便了解是否会对治疗以及相关的检查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如果患有前庭系统其他疾病,正在服用氟桂利嗪、
异丙嗪等前庭抑制剂,或可对前庭反射造成抑制,由此影响治疗中对机体反应做出客观判断。患有其他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或治疗,也可以告知医生。
治疗前检查
必要检查:位置试验
Dix-Hallpike试验
是后半规管耳石症的特异性检查。部分患者眼震较弱,需借助Frenzel眼镜或红外视动眼震仪进行观察。
滚转试验
是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的特异性检查。予以区分管结石症和嵴帽结石症。
可选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包括自发性眼震、凝视眼震、视动、平衡跟踪、扫视、冷热试验、旋转试验、摇头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主观垂直视觉/主观水平视觉等。
用以对中枢性眩晕、
梅尼埃病、前听神经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
听力学检查
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耳蜗电图等。
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但管结石症如发生于某种耳病,则可出现患耳听力异常。
影像学检查
可通过内骨高分辨率CT、含内听道-桥小脑角的颅脑MRI排查耳部及颅脑畸形、炎症、
肿瘤等疾病。
实验室检查
完善疾病病因诊断时,进行包括血清钙离子、血糖、血脂、
尿素、性激素等相关检查。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平衡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系统评估,否则可能增加治疗中和治疗后的致病风险。
饮食准备
进行此项治疗前无特殊饮食限制,是否空腹对治疗效果无决定性关联。但操作过程中,可能诱发恶心呕吐,存在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的风险,可酌情在治疗前2小时禁饮、禁食。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复位时应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药物准备
眩晕严重者,复位前半小时至1小时可酌情使用前庭抑制剂,以减轻治疗中诱发眩晕反应所致不适症状的剧烈程度。
前庭康复训练
在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前,可酌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以减轻症状,增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
安排生活工作等
部分类型耳石症进行复位治疗后,会被建议尽可能行动缓慢,保持头直位48小时,睡眠时患耳朝下高枕。
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剧烈眩晕。
复位治疗时,如剧烈呕吐,可终止治疗。
年老者,最好由家属陪伴。
是否需要特殊医疗耗材
这项治疗通常不会使用特殊耗材。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耳石复位属于无创操作,治疗进程中无疼痛不适,无需麻醉。
治疗部位
通过头位和体位的规律性变换,完成疾病的治疗。
治疗过程
耳石复位方法较多,需根据上述受累半规管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操作方式,例举较为常用的几种如下:
Epley法
检查者于患者后方,双手扶持患者头部,进行下列手法顺序操作:
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头向患侧转45°;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位,头垂于床边;头向健侧转90°; 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一起继续向健侧翻转90°,使其侧卧于治疗床上,此时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恢复坐位,完成一个治疗循环。
上述每一体位至少保持30~60秒或维持到眼震消失为止。 整个治疗过程反复进行,直到任意位置均无眩晕和眼震出现后再重复2~3个循环。
Semont法
方法:患者坐位,头向健侧转45°,迅速从坐位倒向患侧呈侧卧位,待眼震消失30秒后,坐起,再向健侧180°冠位转体侧卧,待眼震消失30秒后,恢复坐位。
Barbecue法
又称Lempert翻滚法者,患者从患侧侧卧—仰卧—健侧侧卧—俯卧—患侧侧卧—坐起,以90°连续翻滚,每个体位待眼震眩晕消失30秒后再转向下一体位,最后坐起低头休息。
Gufoni法
方法:根据翻滚试验两侧侧卧时的眼震特点,先向眼震强度较弱侧侧卧,待眼震消失30秒后,再向眼震快相侧快速转头45°。
Yacovino法
复位时不分左右。患者正坐于检查床上下,使患者迅速躺下,垂直悬头低于平面至少30°,至多可至75°,保持30秒;将患者头部上抬至胸部,保持30秒;使患者坐起,头略前倾,待眩晕及眼震消失后,嘱患者坐直,头位恢复至起始位。
耳石复位仪辅助复位
通过机械动力代替人体移动,完成规范操作。
治疗中如何配合
患者需根据医生指令配合转动身体及头部,如有眩晕、呕吐症状要随时向医生反馈。
治疗感受
治疗过程一个或者多个位置均可能激发患者出现头晕、眼震、恶心、呕吐等表现。
当治疗结束后,上述症状多会随之减轻并消失;部分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可能伴随以头晕、走路不稳、颈部不适为主。
手术后安置
治疗完成后,患者通过短暂休息,如无明显症状,可自行回家,无需住院留观,如果头晕严重,可酌情给予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
此种操作过程通常正常情况下历时2~10分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眩晕、呕吐等现象,常因此而延长治疗时间,待不适症状缓解、消失后,可继续治疗。
康复过程
绝大多数患者经反复复位后眩晕和眼震可随之消失,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复位成功后,依然伴随头晕、走路不稳、颈部不适等残余症状,其发生率为 31%~61%,持续数天到数月。
护理
体位限制
体位限制是指在复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某种
强迫体位限制,一般为朝向无头晕侧或头晕较轻侧侧卧,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以期提高复位有效率,降低复发率。美国2017年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实践指南(update)》认为后半规管BPPV复位治疗后无需进行体位限制(Ⅰ级证据)。
生活管理
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戒烟、戒酒,预防感冒和由于残余症状所引发的倾倒。
监测与检查
治疗结束即可返回休息,短期无需对疾病进行监测和检查,如果仍有眩晕,再行复诊。
饮食营养
如因呕吐造成的内容物
反流造成咽喉和食道灼伤者,饮食宜以流食为主,包括牛奶、肉汤、粥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随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避免易致敏和过于生冷和高温的食物摄入,减少阵发性咳嗽和喷嚏的出现。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及含钙食物,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等,并错开深绿色蔬菜的摄入,以免影响钙质吸收。
运动与康复
治疗后不提倡急于运动,以免昏沉感等引起跌倒。待特征症状消失、未再复现时,即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后续治疗
复位治疗后可酌情进行一定体位限制。可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相应的时间点(如初始治疗完成后一天、一周、一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如位置试验不再激发眩晕及眼震,则可认为治愈;如仍出现眩晕及眼震,则应反复治疗。主观症状消失和位置试验阴性时,可停止治疗。
药物治疗: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
倍他司汀、
银杏叶提取物等。
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行半规管填塞、后壶腹神经切断等手术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中
平衡功能障碍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可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患者闭眼,从坐位到侧卧位,枕部接触检查床,保持该体位,当眩晕消失后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侧侧卧,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为止。整个康复练习每次重复10~20遍,每日3次,连续2日无晕,则停止治疗。
并发症及应对
复位中耳石转管
复位中,耳石颗粒随头位改变,可能进入其他半规管,由此引发其他类型耳石症。
上述情况可在静置平稳、症状缓解后,通过重新定位、评估病变耳石状态,再行对应规范操作治疗。
颈椎损伤
如患者本身颈椎结构不稳或存在颈椎相关急性症状时,在操作过程中头部转位过于暴力和迅疾,可能导致原发颈椎疾病的加重。此时应保持舒适头位固定,积极就诊脊柱外科,针对病情类型和程度,采取系统规范治疗。
血压异常升高
当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可能由于头颈和身体转为操作激发神经兴奋,产生刺激性血压升高。此时可在心血管内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18~20]。
需要就医及复查
当发生眼震、或眩晕或恶心及呕吐症状时,宜及时尽快就医和复查。
日常注意事项
饮食管理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钙质等营养元素的合理补充,可选择奶类、豆制品、肉类。
保证饮水量,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左右。
避免摄入辛辣性、过烫及粗糙食物或饮料,如生葱、生蒜、生姜、辣椒、咖啡、浓茶、带渣果肉及蔬菜等。
生活管理
戒烟,远离“二手烟”(避免被动吸烟)。
避免居家和工作场所长时间密闭,要经常通风换气和通过加湿改善湿度。
降低头部撞击和外伤的发生风险。
运动管理
术后不提倡立即活动,以防跌倒。疾病治愈后,可选择短时漫步、慢跑等活动,或按照医生指导选择运动项目,以增强体质。
运动过程中如再现熟悉的平衡失调症状,特别是眩晕、恶心及不稳感时,应立即停下来静默休息,避免对诱发头位和体位的刺激。
情绪管理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舒缓音乐、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节目等方式缓解压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