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肤穿刺动脉并留置导管的一种动脉穿刺置管技术
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广泛,被广泛用于血压监测及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可能会出现假性动脉瘤、动脉血栓、动静脉瘘、导管堵塞及感染等
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实时监测动脉血压,或需要通过动脉行介入治疗
定义
动脉穿刺置管术是在动脉上用穿刺针穿刺以抽取动脉血用以化验或留置动脉通道进行输液、输血、动脉血压监测及进行各种介入手术的一种临床应用技术。
常采用的靶血管有桡动脉、肱动脉及股动脉。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动脉穿刺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较危重的患者,进行动脉测血压,采集动脉血液,化验血气。同时也可以通过穿刺的动脉管路进行血管造影以及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当无法通过无创方法测量得到血压数值时,通过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的血压监测是准确的。
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可以多次进行动脉血的采样化验,及时指导治疗。
通过动脉穿刺造影,是诊断诸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通过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可以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
可以通过动脉穿刺所置入的导管进行局部药物治疗,达到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直达病灶的作用。
安全性
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有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能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局部血肿、
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治疗难度不高,动脉穿刺置管属于一级手术。所谓一级手术是指风险低、操作简单、低难度的手术。这项手术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技术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动脉穿刺置管术费用主要包括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等,约1000~1500元左右。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和手术操作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乡镇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院都可以做这项手术。这项手术一般是在血管外科、外科或重症监护室完成。
适宜情况
需经动脉输液或输血的重度休克及危重情况。
需动脉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
血气分析和动脉血乳酸浓度的测定等。
需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血气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治疗、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需经动脉穿刺施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或注射抗
肿瘤药物行区域性化疗。
不宜情况
穿刺部位有血栓、血管闭塞。
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皮肤或深层组织有感染、局部创伤、肿块。
不能配合治疗、躁动不安的患者。
拟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应当排除同侧肢体尺动脉闭塞。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凝血功能
通过凝血功能,可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排除手术禁忌证。
感染八项
术前应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血液传染病。如有血液传染病,医护人员应在术中做好防护措施,术后恰当处理操作过程使用的器材。
影像学检查
动脉血管超声
动脉血管超声,可以明确穿刺部位血管是否存在病变,评估操作风险,并能协助穿刺点定位。
治疗前准备
衣着服饰要求
患者手术时应穿着宽松的病号服,方便暴露穿刺部位。如选桡动脉穿刺,应去掉手表及腕部饰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这类手术一般是在
局部麻醉下完成的,一般不需要再单独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选择合适体位
动脉穿刺置管一般选择桡动脉、肱动脉及股动脉进行穿刺。患者仰卧位平卧于手术台或者病床,暴露穿刺部位皮肤。当选择桡动脉、肱动脉作为靶血管时,应当外展上肢,方便操作。
彩超定位
根据医疗单位条件以及操作者的操作经验,可以选择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及穿刺。
通过彩超,可以更为直观地观察到动脉的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尽量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麻醉
标定穿刺点位置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针对极特殊情况,如患者不能配合体位,也可以选择
全身麻醉。
穿刺及置管
标定位置后,将穿刺针刺入皮肤,穿刺针保持一定的角度向有动脉搏动明显的方向进行穿刺。由于动脉内的血压较高,一旦穿刺针的尖端刺入动脉内,会有动脉血,沿着穿刺针喷射而出。
此时,沿穿刺针置入导丝后,撤出穿刺针,保留导引导丝。
经导引钢丝置入导管或血管鞘。
固定
随后用缝线固定好导管,然后使用无菌透明敷料粘贴穿刺及固定处,避免污染。
治疗时间
除外材料准备的时间,该手术大约需要5~30分钟的时间。具体操作时间会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以及操作医生的经验,长短不一。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穿刺点护理
对穿刺点定期进行消毒以及护理,防止局部穿刺点出现皮肤感染以及导管相关感染。
通过日常护理穿刺点可以观察是否有导管的脱出及移动位置,以便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用碘伏消毒导管、穿刺口及周围皮肤, 消毒完毕后盖上无菌敷贴,尽可能保持密闭。
导管护理
每日输液前后使用含有
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能够预防导管内血栓的形成,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监测与检查
心电监护
由于动脉多与神经伴行,在动脉穿刺及导管置入过程中,可能会刺激到迷走神经,引起心率、血压的改变。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穿刺方向。
饮食营养
并发症及应对
假性动脉瘤形成
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动脉壁的损伤,动脉血溢出到血管外组织之中,如果出现持续的搏动性肿块,则很有可能有
假性动脉瘤形成,需要进一步通过彩超来确认。几乎所有的假性动脉瘤都出现在拔鞘后3日内,剩余大多出现在拔鞘后7日内。
如果局部出现了假性动脉瘤,则应及时通过加压包扎来止血。如果持续大量出血,局部形成过大的血肿,可压迫血管,需要及时进行清创取出血肿封闭动脉瘘,以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导管作为一种异物,长时间存在于动脉血管之中,可能会导致局部形成血栓,进而影响局部的血供。在穿刺过程中不免会损伤血管内壁,这也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当出现局部血栓时,应及时启动肝素等药物的抗凝治疗。避免由于血栓等引起的肢体动脉闭塞,造成局部的症状加重。
股动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包括:血管内径较小、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女性、置入直径较大的导管或鞘管(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者导管留置时间较长。
动静脉瘘形成
由于动脉血管常与静脉血管紧密伴行,在穿刺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同时穿破了相伴行的动脉及静脉,进而引起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实际上就是动脉血,没有进入到毛细血管,而是通过穿刺的通道直接进入了相伴行的静脉。
动静脉瘘形成之后会影响局部的血供,且
瘘管可能会逐渐变大,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外科及时修补。
导管堵塞及感染
导管置入术后如果出现了导管堵塞以及导管感染,应当及时拔除导管,更换新的穿刺部位进行导管置入。
恢复过程
疼痛、手术部位恢复情况。术后数天常会感觉到疼痛,随着时间而减轻。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向医生反映,查看局部情况,必要时及时处理或开具止痛药物。
后续治疗
当动脉穿刺置管术作为血压监测,或者作为介入治疗的初始步骤,一般无需特殊的后续治疗,其后续的治疗方案多数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来制定。例如,伴有动脉闭塞的患者可通过动脉穿刺置管所置入的管道,进行进一步的手术介入治疗。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应当减少对局部导管的牵扯,以防止导管发生脱出、移位。
如果患者存在意识不能自主、躁动等情况,应适当束缚患者双手,避免将导管拔出。
生活中应当注意局部的清洁以及护理,防止局部出现感染。如果需要洗澡,应当使用透明贴膜完全封闭周围的皮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