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一定部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可用于治疗各种痛证、软组织损伤疾病等
治疗后即可正常饮食
定义
电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应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能治疗多种疾病,适用范围广,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和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
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通过电针疗法治疗疾病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头痛、腰痛等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髌骨软化症等痹病,可以改善肢体关节的麻木、疼痛、活动不便等情况。
对于肩关节炎、
肌腱炎等肌肉、关节、韧带损伤的疾病,可以松解粘连组织,改善相关症状,恢复功能活动。
对于慢性病,如中风后遗症等,可以改善
偏身麻木、神疲乏力、
感觉障碍、口舌歪斜等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安全性
电针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其不良反应与毫针刺法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类似,如晕针、滞针、弯针等。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电针疗法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一种安全自然经济的疗法,但由于不同疾病所选择的电针刺激参数不同(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和持续时间等),需要在正规医疗场所由专业医生操作。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进行电针疗法操作的单次费用通常在60-100元不等,包括挂号费、治疗费、材料费等。根据所治疾病、就诊医院等级、挂号科室、操作医生职称等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异。此外,各地医保报销政策、以及门诊与住院报销比例也不同,均会导致治疗费用存在差异。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各级中医院的针灸科可以进行这项治疗,西医院的中医科也可以进行操作。这项治疗一般是在门诊和住院部完成。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电针疗法具有镇痛、镇静、调节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适宜情况
痛证
各种急性疼痛(如急性腰痛、
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
胆绞痛、
急性胃炎等),以及慢性疼痛(如颈肩腰痛、三叉神经痛、头痛、持续癌性痛等)。
痹证
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髌骨软化症等。
肌肉、关节、韧带损伤的疾病
肩关节炎、运动后神经肌肉损伤、韧带损伤等。
各类脏器慢性病
如中风后遗症、胃下垂、泄泻、便秘、
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炎、
肾炎、失眠等。
不宜情况
大出血、大吐、大泄、大汗等气血严重亏虚者,不宜电针治疗。
在癌症后期、
慢性肝炎晚期出现形体极度消瘦患者,不宜电针治疗。
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和凝血机制障碍患者,一般不宜电针治疗。
医生向患者推荐电针疗法时,一般会通过举例为患者充分介绍电针疗法的优缺点,使患者了解电针疗法的作用及适应病症,患者电针疗法治疗后应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活动。
治疗前检查
电针疗法治疗前需确认患者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若安装则禁止使用电针,其余一般不需要特殊检查。
治疗前准备
合理安排饮食及日常活动
患者在过饥、过饱、精神紧张、疲劳等情况下不宜立即进行电针治疗,因此,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及其他活动的时间,电针后不宜立即进食和进行剧烈运动,应先行适当休息。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就诊时应尽量穿宽松衣服,以方便充分暴露针刺部位,可提前取下头颈部配饰。
治疗前准备
患者在治疗前可自行清洁施术部位。操作前,医生或助手整理好治疗床,双手清洁并严格消毒,对患者需针刺部位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治疗时将室内温度调整适中,以防患者受凉。
病情告知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电针疗法情况,以及操作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安抚患者情绪,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医生会充分解释,使患者及家属明白电针疗法的意义及功效,使患者及家属接受。治疗后宜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活动。
治疗过程
对于不同的疾病,涉及电针不同的刺激参数,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略有不同。
疾病情况及刺激参数选择
连续波:多数脉冲电针仪输出的连续波的频率为1-100Hz,频率低于30Hz的连续波,称为疏波,高于30Hz的连续波称为密波。
疏波可引起肌肉舒缩,产生较强的
震颤感,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对于痿证(肢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以及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密波震颤感弱,作用体表某些疼痛区,有即时镇痛效果,用于手术切口旁可产生较好的局部止痛效果,对切皮镇痛效果较好,对于缓解肌肉和
血管痉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也可用于针刺麻醉等。
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轮流输出的组合波,通常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因机体相对不易出现适应性反应,常被选用。
这种电流能引起肌肉有节奏的舒缩,改善微循环,促进代谢废物从局部运出,消除炎性水肿,对于疼痛、扭挫伤、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面瘫、
肌无力、局部冻伤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断续波:是有节律的时断时续的组合波,有强烈的震颤感,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较连续波的作用更强,尤其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但机体不易适应。
对于脑血管意外、乙型
脑炎、小儿麻痹症等出现的后遗症和一些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性疾病有较好治疗效果,也可用作电体操训练。
操作过程
选穴:电针疗法的处方配穴与毫针刺法相同,按照电流回路要求,选穴宜成对,一般选择同侧肢体的1-3对穴位为宜,具体穴位由专业医生决定。
电针方法:毫针刺入穴位加以一定手法得气后,将输出电位器调整至“0”位,两根导线分别接在两根针的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根据疾病选好波形,慢慢调整至所需要的输出电流量,根据病情选择电针治疗时间,一般为5-20分钟,用于镇痛可达到45分钟。
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感到电流刺激减弱,可以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关闭电源等待1-2分钟后再通电。达到预定时间后,先将输出电位器退至“0”位,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导线,按毫针起针常规操作将针取出。
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也可以减轻疼痛。
治疗感受
电针治疗是在毫针针刺的基础上,依靠电流频率的刺激,加强毫针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个人感觉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出现酸、麻以及刺痛的情况出现,患者一般可以耐受。若实在难以忍受可以告知医生,通过适当降低刺激强度减少不适感。
注意事项
使用电针仪前,需检查电针仪性能是否正常,若出现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需检查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干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导致输出电流微弱,需及时更换。
有些毫针的针柄在经过温针灸的火烧之后会导致表面氧化不导电,还有的毫针柄是使用铝丝烧制而成的,并经氧化处理变成金黄色,导电性差,这两种情况均不宜使用,若一定需要使用,电针仪的输出导线应夹在针身位置。
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的,最大输出电流应该限制在1mA以内,防止
触电。
靠近延髓、脊髓等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并注意电流的回路不能横跨中枢神经系统,不可刺激过强。
禁止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如左右上肢的两个穴位不可以连接于同一对电极。
电针刺激量较大时,需要防止晕针情况的出现。
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饥饿、过饱、疲劳等情况下,注意电流不宜过大,防止晕针。
调整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或折针。
当长期多次应用电针时,可能会使机体对电针刺激产生耐受,从而降低电针的疗效,可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电针治疗。
心脏附近、安装心脏起搏器者以及颈动脉窦附近禁止使用电针。
治疗时间
该治疗的总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至45分钟,配合毫针针刺一起进行,治疗时间可能会受到疾病情况、个人体质等影响。
护理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及运动强度。
电针治疗后可适当休息,无明显不适再离开医院及进行日常活动。
饮食营养
忌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以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疾病康复,具体忌口请咨询专业医生。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有助于膳食营养的补充。
注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人体所需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晕针:患者体质虚弱,或在精神紧张、疲劳、饥饿、大汗等之后,或体位不当,均可能引起晕针。应立刻关闭电针仪电源,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让患者平卧,松开衣带,注意保暖,片刻后予温开水或糖水。若不省人事,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滞针:若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穴位加以电针后,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可导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形成滞针。患者自行变换体位也可能导致滞针。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或循按滞针穴位附近,或叩弹针柄等,宣散气血,缓解肌肉紧张,消除滞针情况。
弯针:当患者在电针治疗中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时,可导致针身在体内弯曲。
出现弯针情况时,首先关闭电针仪电源,对于轻微弯曲的毫针,可缓慢将针起出。
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若针身弯曲不止一处,应观察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步分段退出。
部分弯针情况由患者移动体位导致,可令患者慢慢恢复之前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将针取出。注意不能强行拔针,以免针身折断,留在体内。
恢复过程
电针疗法属于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若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恢复过程,治疗结束后稍微休息即可正常活动。
后续治疗
本治疗往往配合毫针针刺一起进行,结束后一般不涉及后续的治疗。不同疾病治疗的疗程有一定差异,由医院的专业医生来确定。
日常生活
电针治疗结束适当休息后即可正常活动,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
具体注意事项与患者所患疾病相关,应咨询医生,严格遵守医嘱。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