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

更多功能

脊髓性肌萎缩症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退行性神经肌肉疾病
主要表现为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进行性、对称性无力及萎缩
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缺失或突变有关
以多学科管理为主,除使用药物治疗外,同时给予营养管理、呼吸支持、脊柱骨关节管理和康复管理
定义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退行性神经肌肉疾病。
主要累及脊髓中负责将脑发出的运动控制信号传递给全身的骨骼肌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会引起肢体近端、躯干肌肉包括呼吸肌对称的、逐渐加重的无力和萎缩,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严重的肺部感染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指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需要同时获得2个致病基因时才引起疾病。
分型或分类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将SMA分为以下4型:
Ⅰ型(急性婴儿型),是SMA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患儿一直不能独坐和站立。
Ⅱ型(慢性婴儿型),即中间型,中等严重程度,出生后6~18个月内发病,患儿能独坐,但不能独立站立、行走。
Ⅲ型(少年型),即Kugelberg-Welander病,是一种程度轻的慢性型SMA,一般在18岁内起病,能独立行走的时间较健康儿童延迟,且不能跑。
Ⅳ型(成人型),非常少见,发病年龄多在18岁及以上,缓慢发生、逐渐加重的肢体近端无力、肌肉萎缩,可伴肌束震颤
发病情况
在世界范围内,本病新生儿患病率为1/6000~1/10000,不同人种携带致病的SMN1基因概率为1/40~1/50,是造成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
Ⅰ~Ⅲ型SMA均在儿童期发病,也称为儿童型SMA,群体发病率为1.67/万,人群携带概率为1/40,居遗传性致死性疾病的第二位。
Ⅳ型约占10%,发病率约为0.32/1000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