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椎穴处通过三棱针点刺、散刺、叩刺等手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术后适当休息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术后即可正常饮食
定义
大椎位于脊柱区的后正中线上,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放血是用皮肤针、
三棱针或粗毫针等针具,通过点刺、散刺、叩刺等手法在大椎穴放出一定量血液,以达到协助诊断、防治疾病等目的的治疗方法。大椎放血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开窍泄热等作用。
疗效和安全性
适宜疾病
放血疗法具有活血消肿、开窍泄热的作用,在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实证、热证、痛证、瘀血等。
大椎位于督脉上,又交会手足三阳经,因此大椎不仅能调节督脉经气还可以调节手足六阳经之经气。
大椎放血可用于治疗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目赤肿痛、痤疮等内外妇儿科各种病症。
治疗效果
部分患者通过大椎放血治疗疾病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头痛、感冒发热、抽搐等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或急性发作的疾病;对于慢性病如中风后遗症、哮喘等也能起到缓解症状,促进机体恢复的作用。
安全性
大椎放血治疗简单易操作,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起效迅速,安全性较高。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晕针、晕血、创口感染等,不良反应轻微,风险较小。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大椎放血治疗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是一种安全、自然、经济的疗法,可在正规医疗场所由专业医生操作。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进行这项操作的单次费用通常在20~60元不等,包括治疗费、材料费等。根据所治疾病、所选用的治疗手法、挂号科室、操作医生职称、医院等级、耗材种类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以及门诊与住院报销的比例也不同,均会导致治疗费用存在差异。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各级中医院的多个科室均可做这项治疗,西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也能进行操作。这项治疗一般是在门诊完成。
古籍记载
《素问·调经论》:“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针灸甲乙经》:“头重目瞑,凄厥寒热,汗不出。”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记载:“拔火罐,吸尽恶血为度。”
《针灸大成》:“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虐咳虐,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
《针灸大成》:“人之气血凝滞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之不通,决使其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宜,使之同于经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大椎放血疗法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密切相关。大椎能双向调节血液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具有镇痛、提高免疫力、保护脑组织、改善炎症反应的作用。
适宜情况
外感病症:热病,
疟疾,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气喘等。
神志异常病症: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
其他疾病:风疹,痤疮,湿疹,荨麻疹,鼻炎,哮喘等。
不宜情况
患者在饥饿、疲劳、醉酒、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禁止大椎放血,以免出现晕针或晕血。
体弱、虚证患者,急性严重疾病、传染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采用此操作。
部分经期妇女禁止放血,即便为治疗瘀血性痛经,亦应慎重选穴。
孕产妇禁止使用大椎放血。
婴幼儿皮肤娇嫩,不宜大椎放血。
配合治疗
刺络拔罐法
通常先用消毒的针具如
三棱针、皮肤针、毫针对病变局部或穴位,如大椎进行点刺或散刺、叩刺,形成出血点,然后再将罐吸附到出血点上,并留罐5~15分钟,使出血量增加。
刺络拔罐法主要用于各种热证和瘀血阻滞的症状。
医生向患者推荐大椎
放血疗法时,首先应安抚患者情绪,与患者讲解大椎放血疗法的优点,通过举例为患者充分解释,使患者明白此疗法的意义及疗效,使患者接受大椎放血疗法。对于大椎放血量较多的患者,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工作,术后宜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活动。
治疗前检查
放血疗法治疗前一般不需要特殊检查,如有凝血功能障碍、患糖尿病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合理安排饮食、日常活动
患者在过饥过饱、疲劳、醉酒、精神紧张等情况下不宜进行大椎放血操作,因此,请据此合理安排饮食及其他活动的时间。大椎放血治疗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应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日常活动。治疗后24小时内伤口不宜沾水,应保持清洁、干燥。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来就诊时应尽量穿着宽松的衣服,以方便充分暴露头颈部等施术部位,注意提前取下颈部、头部配饰等物品。
治疗前准备
患者在治疗前应自行清洁施术部位,然后术前由医生或助手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其次,医者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
病情告知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大椎放血治疗情况,以及操作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安抚患者情绪,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
医生可通过举例为患者充分解释,使患者明白大椎放血的意义及疗效,使患者接受大椎放血疗法。
对于大椎放血量较大的患者,医生在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患者在术后宜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活动。
治疗过程
治疗手法
大椎放血通常先用消毒的针具如
三棱针、毫针对穴位或穴周进行点刺或散刺,或用皮肤针对其叩刺,形成出血点。其放血的针具选择以及具体操作方式常有以下几种:
点刺
用三棱针等针具快速刺入人体特定浅表部位后快速出针的方法为点刺法。消毒后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并对准所刺部位快速刺入并迅速出针,进出针时针体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此操作出血量相对较少,多在1毫升以下,属于微量出血。
散刺法
用三棱针等针具在施术部位连续多点点刺的方法则为散刺法。
消毒后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并对准所刺部位快速刺入并迅速出针,进出针时针体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散刺法可配合拔罐使用,组成刺络拔罐法,出血量微量或少量,即出血量在1毫升以下或1.1~5毫升。
皮肤针叩刺
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腧穴或一定部位,使叩刺部位皮肤充血红晕或渗出微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皮肤针叩刺法。使用皮肤针叩刺法放血量相对较少,多在1毫升以下,属于微量出血。
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后,医者持针将针头平对叩刺部位,借用腕力叩打皮肤,并迅即弹起,反复进行,至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操作要点:用力均匀、速度均匀;借用腕力,即叩即起;针尖起落垂直于叩刺部位。刺激强度分为弱、中、强3种,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灵活选用。
在大椎部位,对于年壮体强者,多可选用强刺激的方式,此法叩刺力度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略长;施术部位皮肤明显潮红、湿润,有较明显的出血点或渗出;患者有较明显的痛感。
对于老年人、久病体弱者、孕妇、儿童,可采用弱刺激的方式,此法叩刺力度小,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施术部位皮肤微潮红,无明显出血点或渗出;患者略有痛感。
手法选择
对于局部瘀血阻滞、疼痛,通常在大椎局部或周围体表疼痛反应点进行点刺或散刺。
治疗各类皮肤病如风疹、湿疹、荨麻疹等通常采用于大椎皮肤针叩刺。
对于外感热病以及火毒、热毒蕴结病证,通常在大椎点刺或散刺,热势重者可加用拔罐法,增加
放血疗法的出血量,促进清泄热邪。
其他如肩周炎、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疾病,可在大椎刺血操作后拔罐、留罐,增加放血疗法的出血量。
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中,患者依据医者要求保持安静、放松状态,并采取合适体位,如坐卧位或俯卧位。
通常要求患者充分暴露患处,大椎局部及周围皮肤使用碘伏多次消毒,防止感染。
根据疾病情况、患者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刺络工具及刺络方式,如三棱针、毫针刺血,以及皮肤针叩刺。
点刺法:消毒后,予三棱针或毫针迅速点刺大椎,双手从近端向腧穴方向推挤以增加出血量,至不出血为度。
散刺法:消毒后,迅速散刺大椎,见瘀血流出,局部轻按以促进血液流出。若加用拔火罐,则在散刺处留罐5~15分钟,增加出血量。至不出血为度,或血液颜色由深色变为正常鲜红即可。
皮肤针叩刺:消毒后,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后,医者持针将针头平对叩刺部位,借用腕力叩打皮肤,并迅即弹起,反复进行,至皮肤充血红晕为度。皮肤针叩刺的刺激强度分为弱、中、强3种,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灵活选用。
操作完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创口,并用碘伏再次消毒,局部外敷创可贴或覆盖无菌纱布。嘱患者放血局部24小时不沾水以免感染。
治疗感受
三棱针、毫针的点刺法,操作的穴位选取较少,虽有疼痛但尚可忍受。
散刺法,操作次数较多,痛感强度稍强,如若实在难以忍受可告知医生,通过减少操作次数或采用体表麻醉方式来减轻患者疼痛不适。
皮肤针叩刺的轻刺激、中刺激痛感较轻,通常可以忍受,强刺激叩刺痛感较为明显,如若难以忍受可告知操作者,通过减少操作次数或采用体表麻醉方式来减轻患者疼痛不适。
治疗时间
该治疗总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治疗时间可能会受到疾病情况、治疗手法等因素影响。
护理
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术后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伤口沾水。
近期不做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及运动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大椎放血后不宜立即离开医院,应适当休息后再离开,或进行日常活动。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请遵医嘱进行调整或者停用。
饮食营养
忌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疾病康复,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这样有助于膳食营养的补充。
注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人体所需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晕针或晕血
通常发生在治疗初期或治疗过程中,多因患者处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等状态而诱发。通常表现为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出冷汗等,甚至晕厥。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延迟晕针、晕血现象。若患者有以上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
操作者治疗前需咨询患者是否有晕针、晕血的现象,并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缓解其治疗前的紧张感、恐惧感。
一旦出现晕针、晕血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并让患者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休息、平躺,抬高双下肢。
同时,可适当给予患者饮用温热水或
葡萄糖液,以缓解症状。
经过以上处理仍未缓解者,应及时采取其他医疗手段及急救药物。
感染
表现为伤口红、肿、热、痛,严重时有脓液形成。患者应当保持治疗后局部干燥清洁,24小时内避免患处创可贴或纱布脱落,并避免伤口沾水。如果发现伤口有渗液、脓液等流出,提示伤口感染、不愈合,应当立即就医。
恢复过程
大椎放血属于临床上较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若没有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恢复过程,治疗结束后稍微休息即可正常活动。
后续治疗
一般大椎放血会在其他治疗方法后,如针刺、艾灸、刮痧等,因此本治疗结束后一般不涉及后续的治疗。
日常生活
治疗结束适当休息后即可正常活动,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
具体注意事项与患者所患疾病相关,应咨询医生,严格遵守医嘱。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