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术后即可下床活动,通常2~4周可完全恢复
大多数患者手术后1月内可以实现康复
术后需进行适度的颈腰背部肌肉力量训练
定义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是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皮肤小切口建立操作管路,通过椎间孔到达椎间盘侧后方,借助内镜系统在安全管路区间内完成病变部位手术操作。
手术目的是清理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增生的骨组织、肥厚的韧带,松解受压的神经及神经根,从而缓解或根除症状。
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可治疗的疾病在扩展,不局限于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治疗效果
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效果与传统手术类似的新技术,能较快地改善症状,取得更大程度功能恢复。大多数患者手术后1月内可以实现完全康复,获得预期疗效。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
安全性
这种手术通常是在局麻下即可完成的微创手术,部分患者需要全麻,术野直观,并发症和后遗症少,总体安全性较高,主要体现在:
较少破坏周围韧带及骨性结构,保护腰椎运动节段的功能,维持原有的脊柱生物力学功能,对腰椎原有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不剥离腰椎后部的肌肉韧带,不损伤椎管内部的封闭结构,产生的
瘢痕和黏连组织较少,造成椎管和神经的黏连较少,有利于患者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的情况。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由于借助微创技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这种手术在我国主要被列为四级手术。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这类手术的费用通常在(1~2)万元,包括住院费、检查化验费、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住院时间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这种手术需要在三级医院开展。
适宜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无效,包括运用非甾体抗炎药、理疗、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等,仍然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
下肢疼痛不适症状重于腰痛症状。
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处于被动体位。
非手术疗法有效,但症状反复发生,且疼痛较重者。
马尾综合征患者。
不宜情况
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工作者。
多次发作,但未经系统保守治疗。
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应激性打击。
需要注意的是,存在椎体滑脱与不稳、椎间盘突出钙化,明显椎管狭窄、腰椎间盘双侧症状较为严重者,相对不宜进行此项手术,但不是绝对禁忌情况,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
需要提前住院,以完善术前检查、术前评估、术前准备,住院时间一般为3~7天,个别可能延长。部分医院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住院时间可缩短至1~2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蛋白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发现有血糖升高、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失调、低蛋白、贫血等情况时需要在手术前予以纠正。
凝血指标检测:能够同时反映
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会增加手术风险,需要在术前予以纠正。
传染病学检测:肝炎、梅毒、艾滋等传染病指标,是为了杜绝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院内交叉感染。
骨科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脊柱病变节段的X线片、CT、磁共振成像(MRI)。为了精确确定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是精确确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其他检查
心电图、超声检查等,目的是了解各重要脏器功能情况,排除手术禁忌。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较差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前和手术中进行药物调整,控制疾病,以保证手术安全。
治疗前准备
调整既往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可能对麻醉或手术带来负面影响,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比如一些抗凝药物等。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以免增加手术风险。
安排生活工作
通常手术住院大约需要3~7天;术后1~3天可下床活动,术后2周开始逐步加强颈腰背部肌肉锻炼,术后1个月内通常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部分医院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住院时间1~2天,术后2小时可下地活动。因此具体活动时间请遵医嘱,调整好工作。
饮食准备
手术通常只需要
局部麻醉,术晨可少量清淡饮食或不食。手术前建议戒烟酒。若全麻手术,遵医嘱。
清洁备皮
患者提前洗澡或擦拭身体,术前护士会进行备皮,也就是剔除手术区域周围的毛发,目的是清洁手术区域,降低感染风险。
衣着配饰要求
入院后通常会统一穿着宽松的病号服,术中保持术野充分暴露即可,同时要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个别情况会选择全麻,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通常采取
局部麻醉+麻醉监护,部分患者会采用药物强化麻醉效果,患者术中清醒,手术医生会在术中与患者进行交流,实时了解患者身体感受变化。
个别情况因患者身体状况需要或病情需要,也可采用
全身麻醉。
手术切口
手术切口多位于目标椎间隙的侧后方。由于插入的管状器械直径一般为6~8毫米,所以切口长度通常只需8~10毫米即可。
手术操作流程
患者通常采取侧卧位。
手术区域消毒,铺无菌巾单。
手术医生进行局麻操作。
皮肤做小切口,在X线引导下建立手术通路,通常选择后外侧安全三角区入路,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在摄像镜头直视下由外到内逐步进行,最后摘除突出或脱落的髓核,探查椎间隙,清除增生骨组织,彻底解除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
术中医生可与患者随时沟通下肢感受的变化。
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主观感受
在注射局麻药时针刺入皮肤会有刺痛但可忍受。
手术过程下肢感知能力正常,可体验到病变区域的神经根压迫被解除后,下肢的轻松感。
治疗时间
手术通常需要1~1.5小时,手术时间可能会受到病程长短、病情复杂程度、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影响,部分复杂情况下时间可能更久。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拆线前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避免伤口沾水及污染。
早期下床活动时控制幅度,尤其避免脊柱大幅度弯曲。
监测与检查
部分医生可能会进行影像学复查以印证手术效果。
饮食营养
术后可正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牛肉、鸡肉等,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量和均衡的营养摄入。
并发症及应对
手术在可视下操作,视野清晰,且术中可与患者即时沟通,一旦有任何不适可当即发现,误操作风险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
髓核摘除不彻底
部分患者受自身原因或医生原因所限,另有部分患者为术后短期髓核再次突出,导致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不彻底,表现为术后腰腿疼痛改善不明显,必要时可二次手术治疗。
感觉异常
主要表现为下肢皮肤感觉的异常,常见原因为术中神经刺激,导致神经根水肿炎症,通常1~2周内可自行恢复。
硬膜破裂
常见原因为器械锐性刺激或者椎管内黏连严重分离困难。部分需作修补或生物材料压迫。
神经根损伤
大多在分离粘连时所致,一般均可以恢复。
少数完全损伤则后果相对严重,恢复比较困难,应当避免。
椎间盘突出复发
椎间孔镜手术通常只摘除部分髓核,少部分患者可能面临
椎间盘突出症再次复发等问题。
恢复过程
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酸痛不适、肌肉无力、皮肤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手术后症状可消失,部分病情复杂者症状会逐渐缓解,个别情况下术后短期症状可能反而加重,而后再逐渐缓解。
术后1~3天可下床活动,部分情况手术当日即可下床。术后早期避免久站、久坐、弯腰等造成椎间盘再次突出,术后1个月内通常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状态。
后续治疗
功能训练
术后早期,在下床活动时可以佩戴保护性支具或腰围。术后2周左右可逐渐开始颈腰背部肌肉力量训练。
关于复诊
术后因活动不当等导致手术部位或肢体症状反复,且持续不缓解,应当立即就医。
手术后3个月内通常每个月要定期回手术医院进行复查,3个月后是否继续复查听从医嘱。
日常生活
康复后要保持科学作息规律和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正确站姿、坐姿,避免同一姿势时间过长。防止腰背部受凉、受伤,既坚持适当梯度锻炼,又要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及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