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菌体蛋白合成来杀死细菌。它可以抑制ribosome的50S亚基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胶体合成。利奈唑胺与16S rRNA结合,导致细菌核糖体能力受影响,从而阻止了链链合成环节。

利奈唑胺不仅可以治疗耐药菌感染,还可以用于送达免疫抑制者和HIV感染者等免疫力降低的患者。利奈唑胺治疗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已成为常规的临床实践,并且已证明其对在体外有抗菌活性,包括对肺炎克雷伯菌等多种耐药菌株的作用。
利奈唑胺的用量和给药途径与其他抗生素有所差别。在PO治疗期间,需要固定给药剂量,通常往往需要多次给药。而且,它没有明显的肝脏代谢,不需要内环酰胺酶消化酶才能完成代谢。相较于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等药物,利奈唑胺的蛋白结合率要低很多,这意味着它很容易进入到软组织和白细胞等局部组织场所。
虽然利奈唑胺具有多种临床应用和疗效,但其使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度消化道不适和恶心,由于一些严重的支持疗法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因此会增加利奈唑胺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的概率,从而降低其治疗效果。
总之,利奈唑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它通过抑制菌体蛋白合成来杀死细菌,具有极大的临床药效。但同时,为了更好的应用利奈唑胺,患者和医生都需要了解其药理特征及临床使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